朱允炆削藩,朱棣起兵造反,18個兄弟態度各異,為何只有寧王幫他
2023/09/19

前言

明朝開國之君朱元璋晚年分封子侄為藩王,意在鞏固統治。殊不知此舉卻埋下了禍根。朱元璋長子朱標夭折,孫朱允炆繼位后大力削藩,引發了異母弟燕王朱棣的叛變。

在這場兄弟鬩墻中,18王態度不一,唯有寧王站在朱棣一邊。究其緣由,乃是朝廷存疑,藩屏重重......


一、朱元璋晚年藩屏重重

公元1368年,明朝開國之主朱元璋登基為帝,建年號洪武。此君英明果斷,大破元軍,成功推翻元朝統治,建立大明江山。然而手段殘忍,殺戮無數。為了鞏固皇權,朱元璋晚年大力設置藩王,共分三批封王18子,以籠絡人心。

首先,洪武二年,朱元璋冊封長子朱標為太子,并選賢良之士輔佐教導。朱標聰穎好學,深得民心。他勤勉求學,博通經史,仁厚愛民。

朱元璋曾命眾臣設宴考核太子,朱標均能對答如流,深得皇上喜愛。然朱元璋嫌其過于溫和,不足以治國。父子兩人理念不合,關系日趨惡化。


一次朱元璋講堂上舉棍喻政,朱標堅持「如有一個圣君,則天下必定充滿仁義」的理念,兩人翻臉。大病一場的朱標性情愈發耿介,不復從前。

朱元璋見兒子日益剛直不阿,心生警覺。后朱標染疾去世,其子朱允炆被立為皇太孫。

其次,自朱標薨后,朱元璋為清除朝中奸佞,先后在朱允炆襲位前發動了四大案誅殺大批權臣。

藍玉案、空印案大肆誅殺功臣,牽連萬人。


朱元璋手段果決殘酷,為確保皇太孫日后登基一統天下。卻也讓藩王對朝廷警惕防備之心萌生。

最后,1391年,朱元璋封第三批藩王。共分封18子為王,其中燕王朱棣兇悍多謀,最讓朱元璋稱許。朱元璋眼光獨到,洞察第二子朱棣驍勇善戰,適合鎮守邊疆。

然分封在距離京城過近的燕王,暗藏變數。日后朱棣依托燕國軍力奪取天下,可見明太祖也有失算之處。


綜上,可見明太祖分封眾王,表面上鞏固統治,實則種下靖難之禍。過度防備兒子,導致日后靖難兄弟相爭。

二、朱允炆繼位削藩惹禍首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駕崩,太孫朱允炆繼位,改元建文,史稱建文帝。此君生性文弱,書香門第出身,性情仁厚,與明太祖甚為不同。一旦登基,便決意改革,削減藩王權力。

建文元年,朱允炆先后削藩周王等四王,監禁起來。次年更是發動靖難,誅殺權臣黃子澄。同時加緊監視各藩王動向。

并且采納關鍵建議,將燕王朱棣遷封到遠離京城的云南,減弱其軍力。這些舉措進一步引起朱棣的猜忌與不滿。


建文三年,朱允炆獲悉湘王朱柏私鑄貨幣蓄勢擴軍,遂將其賜死。此舉徹底激怒異母弟朱棣,燕王決心在朱允炆進一步削藩前先發制人。

建文帝表面文弱,實則心思縝密,削藩手段毒辣。而他輕視燕王野心,則埋下日后失敗伏筆。

建文四年農歷七月,朱棣在妻寧王妃張氏策劃下,正式以「清君側,靖內難」為名舉兵叛變。此后三月,朱棣連戰皆勝,最終攻入京師,建文帝下落不明,朱棣登基,是為成祖。


一場兄弟反目導致王室斷送,實因建文帝政略中的失誤與燕王的野心作祟。

由此可見,建文帝削藩行動威脅藩王權力,導致燕王朱棣匆忙謀反,直接引發了靖難之禍。建文君主錯誤決策,助長燕王叛亂野心。

三、18王隔岸觀火,唯寧王助燕攻城

面對燕王朱棣叛變,建文帝的18位同母異父弟王反應不一。據《明史》記載,可分為四類:

第一類是被廢黜的周王等四王。他們早在建文帝削藩伊始便被貶為庶民,已無實權,自然對靖難之變毫無反應。建文帝迅速削去這些弟弟權力,使他們在兄弟相爭中淪為旁觀者。


第二類是已故的湘王朱柏。他生前曾與燕王朱棣秘密聯系,意圖謀反。但被建文帝調查后賜死。故湘王最終未能參與靖難。建文帝識破湘王野心,先他一步將其消除。否則兩面受敵,局面更難控制。

第三類是中立的朱瑛。遼陽王朱瑛性格憨厚,對朝堂之爭興致缺缺。靖難期間袖手旁觀,既不支持建文,也不幫助燕王。朱瑛涵養恬淡,不問政事,兄弟相爭中選擇回避。

第四類是倒戈的藩王。其中以寧王朱權最為突出。朱棣深知朱權曾圖謀不軌,為防兩面受敵,事先拉攏其支持。


此舉奏效,朱權果然在關鍵時刻倒向燕方,出兵攻京師,助燕王取勝。朱棣識人用人,成功說服了寧王,才最終穩操勝券。

可見,在18王中,唯有寧王朱權出于權術上的考量,最終選擇支持異母弟燕王,至為關鍵。建文帝錯判形勢,導致寧王倒戈,才讓燕軍最終得手。

四、靖難之后弟控乾清宮

靖難之役以燕王勝利告終。建文帝失蹤,朱棣即位,改元永樂。新帝登基后,仍擔憂弟弟們日后生變。于是采取強硬手段,進一步削減藩王權力。


遼陽王朱瑛平日不問政事,亦被永樂帝流放邊疆。寧王朱權助燕王有功,封邦不增反削。其他曾支持建文帝的弟弟也多被永樂帝監視控制,動輒誅殺。永樂帝警惕心極強,寧可與弟弟翻臉,也要確保他們不再威脅皇權。


可見永樂帝削藩更甚,終于將弟弟們盡數馴服。自此,明朝中央集權加強,皇權至上。惟有如此,永樂帝方可心安理得地享受后宮佳麗,耽于聲色之中。

其弟無不噤若寒蟬,再無人敢忤逆皇命半分。靖難之后,君王掌權,弟弟無權,皇權極盛。


結語

洪武晚期,明太祖分封眾多兒子為藩王,意在籠絡各方勢力,加強皇權統治。殊不知親手設置藩屏,反為日后靖難之變埋下了伏筆。

建文帝朱允炆繼位后大力削藩,引燕王朱棣謀反。18王面對兄弟鬩墻,各持態度。唯寧王一人助燕王取勝,導致建文帝失勢,朱棣奪位。可見明初朝局動蕩,兄弟鬩墻,導致君權易主,疆場生變。歷史值得今人反思與警醒。

「猴子」也長有翅膀?神秘的飛狐猴像風箏一樣,在叢林之間滑翔!
2023/11/20
長江禁漁初見成效,局部地區已魚群泛濫?十年禁漁是否還繼續?
2023/11/20
《高山》風波升級!退票率高,張校長被消費,本人表情無奈又痛苦
2023/11/20
煮活蝦,別水開后再下鍋,廚師教你6招,蝦肉又香又嫩,沒有腥味
2023/11/20
事件升級!烏爾善取關《封神》所有主創,網友:還能有第二部麼?
2023/11/20
羽絨服藏了4個小秘密,賣衣服的店員不會告訴你,學會了不被坑
2023/11/20
去蝦線,用牙簽就錯了,水產店老闆教我一招,一秒一個太快了
2023/11/20
舊手機充電頭別扔,放廚房太聰明,我也今天才清楚,看完回家找找
2023/11/20
布偶貓經常拉稀,是什麼原因導致的?附上解決辦法
2023/11/20
甲狀腺不好的人,牢記:需少碰「1蛋、3菜」,或能保護甲狀腺功能
2023/11/20
「墳旁有三物,子孫享富足」,都是哪「三物」,趕緊看一看有沒有
2023/11/20
102歲楊振寧跟嬌妻合影,他一臉嚴肅疑似不悅,47歲翁帆臉還稚嫩
2023/11/20
趙雅芝曬70歲生日照,終于肯坦然接受衰老了,沒美顏皺紋這麼真實
2023/11/20
烹飪技巧大揭秘:如何做出嫩滑可口的麻婆豆腐
2023/11/20
「狗尾巴草」是個寶,用它來煮水喝,或能幫助解決這4個常見問題
2023/11/20
老人年齡劃分新標準公布,超過多少算「老年人」?3件事別忘了做
2023/11/20
古人常說:「再餓莫吃墳前供,再累莫坐人肉凳」,人肉凳指的是啥?
2023/11/20
從你家狗的睡姿判斷它是否依賴你,都是「安全感」惹的禍
2023/11/20
網紅ABCD媽翻車風波升級!二姐三弟親吻,舉止曖昧,更多槽點被扒
2023/11/20
曝張東健妻子高小英偷稅3億!奢靡生活曝光,宋慧喬李敏鎬卷風波
2023/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