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中惡霸」田鱉,吃青蛙能捕蛇,還愛咬人腳趾造成永久性創傷!
2023/09/14

昆蟲似乎是一種渺小而脆弱的存在,但我國南方稻田里卻有一種「吃肉」的田鱉,顛覆了很多人對昆蟲的想象。不僅蛇、青蛙難逃其口,人被咬了以后連肌肉都會被溶解,這是真的嗎?田鱉到底有多可怕?

田鱉,也叫水鱉蟲、河伯蟲等,是一種屬于負子椿科的昆蟲。它們遠看有點像蟬,但其實差距明顯。田鱉的體型非常大,可以長到6~9厘米,巨大的個體可以長到12厘米,而蟬只有2~5厘米。

田鱉的身體扁而寬闊,呈現橢圓狀,一般是灰黑色

它們的腦袋是三角形,觸角也非常短,前足彎彎的像鐮刀,而且比后足更粗壯堅實。

田鱉的翅膀是淡黃色,尾巴頂部有既長又細的管狀結構,可以讓它們浮出水面進行呼吸、換氣。

田鱉所屬的「負子椿」科蟲如其名,就是雌性將卵產在雄性背部,雄性活動時把孩子(蟲卵)背在背上。不僅是昆蟲,蟾蜍家族中也有一種負子蟾,可以直接將蟾蜍卵放進背部皮膚凹槽里。

由于背上的卵密密麻麻數量很多,「負子家族」被評為世界上最惡心的生物,是無數密集恐懼癥患者的噩夢。

不過田鱉是負子椿科中的異類,因為它們根本不背孩子。雌性田鱉特立獨行,將卵直接產在水草根莖上,而雄性田鱉則會潛伏在附近水域里當「保安」,時刻監控自己孩子的安危。

田鱉的卵個頭比較大,所以很多人都拿剛成熟的小蟲來喂魚,能做一種肉質好的飼料。不過想要抓到田鱉可沒那麼簡單,必須得做好萬全準備才能與之一戰,否則它刺咬帶來的痛感會讓人終生難忘!

大口「喝肉」的狠蟲

田鱉的戰斗力非常強,其食譜是水下所有它能打過的生物,比如一些體型相近的小魚小蟲,一旦遇到田鱉都只能成為盤中餐。

田鱉雖然只是一只昆蟲,但卻敢與比自己體型大幾倍的生物硬剛。田鱉對吃青蛙有一種執著的喜愛,不僅把蝌蚪當巧克力豆吃,還要攻擊成年蛙類

,從孩子到老子都不肯放過。

如果田鱉實在沒東西吃了,它們還會大著膽子和蛇對戰。當然,不是體型龐大的蟒蛇,田鱉能夠捕食的只有一些小水蛇。

田鱉的捕食技巧相當高超,它們充分發揮自己水生的優勢,靜靜地埋伏在水草叢里,如果目標獵物出現,就會猛地沖上去來一個偷襲。正因為它們喜歡伏擊,所以人類的腳趾經常被田鱉咬到。

田鱉吃肉的方法也很獨特,它們擁有一種和蚊子相似的口器,并不是直接啃食獵物的皮肉,而是刺吸獵物液化的身體組織

。田鱉在用鋒利鐮刀狀的前足桎梏住獵物以后,獵物往往已經沒有還手能力了,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田鱉擁有一個秘密大殺器,那就是它體內含有的酶,這種酶殺傷力巨大,可以直接溶解組織,方便田鱉吸食液化的獵物。我們在文藝作品中經常看到一種叫尸蹩的怪蟲,也有些類似。

不過真正的強者往往都能屈能伸,如果田鱉遇到自己剛不過的敵人,它們就會開啟「裝死」模式,或者從肛門里噴出氣味濃烈的液體,把敵人熏跑。

如果人不慎被田鱉咬了腳趾,運氣好的情況下及時去醫院處理一下就沒事了,但在某些特殊情況下,可能會對人體造成不可逆轉性的傷害,所以一定要慎重。

田鱉平時捉青蛙、吃魚苗,對水生農業造成巨大的損失,偶爾還給人的腳趾頭來上一口,所以遭到農民們的嫌惡和痛恨,如果發現了那就是「殺無赦」。不過近年來,田鱉的境遇令人意想不到。

「水下霸主」終入人類餐桌

田鱉兇狠無比,不僅進化出了碩大的體型,還具備殺人于無形的酶,按理說應該征戰自然界少無敗績才對,但尷尬的是,田鱉最終還是上了人們的餐桌。

田鱉進入人類廚房的原因有多種,首先就是因為體型,田鱉屬于中大型昆蟲,比普通的蟬類大了兩倍左右,個頭大也就代表著能吃的地方多。

田鱉雖然長得兇狠,但卻「心有猛虎細修薔薇」,它的身體上有一種香腺,能夠散發出和桂花香差不多的味道,因此也被稱為「桂花蟬」。這種香味在油鍋的煎炸之下更加濃烈,足以讓「昆蟲品鑒家」們狂喜。

吃田鱉還可以補充蛋白質和一些營養物質,有經驗的人抓了田鱉以后會把它們的翅膀撕掉,然后油炸或者燒烤,吃起來嘎嘣脆。不過要注意的是,沒熟透的田鱉不要吃,因為身上有寄生蟲。

田鱉主要分布在南美洲、北美洲以及東南亞,在中國的南方地區也很常見。它們往往在稻田、池塘、水坑里生活,于是人們想出了一些「垂釣」方式。

人們來到田鱉的老窩旁邊,用魚肉做餌掛在秸稈、樹枝上,然后放進水里。其后只需回去睡一覺,次日就能收獲大田鱉。

還有一種方式,利用了田鱉的

趨光性,在夜幕降臨時用燈光將田鱉引誘聚集,然后一網打盡,何嘗不是一種「釣魚」呢?

好歹是最兇猛的昆蟲之一,居然就這麼被「釣」了上來,對田鱉來說不僅傷害性極大侮辱性也很強。不知道它們咬人類腳趾頭的時候,有沒有料到這麼一天呢?

在某網站的評選中,田鱉以最高票占據了最恐怖的昆蟲榜首,不過在人類的食欲面前,田鱉再囂張也不過是盤菜。你見過田鱉嗎?你們那是怎麼對付田鱉的?歡迎留言討論。

「猴子」也長有翅膀?神秘的飛狐猴像風箏一樣,在叢林之間滑翔!
2023/11/20
長江禁漁初見成效,局部地區已魚群泛濫?十年禁漁是否還繼續?
2023/11/20
《高山》風波升級!退票率高,張校長被消費,本人表情無奈又痛苦
2023/11/20
煮活蝦,別水開后再下鍋,廚師教你6招,蝦肉又香又嫩,沒有腥味
2023/11/20
事件升級!烏爾善取關《封神》所有主創,網友:還能有第二部麼?
2023/11/20
羽絨服藏了4個小秘密,賣衣服的店員不會告訴你,學會了不被坑
2023/11/20
去蝦線,用牙簽就錯了,水產店老闆教我一招,一秒一個太快了
2023/11/20
舊手機充電頭別扔,放廚房太聰明,我也今天才清楚,看完回家找找
2023/11/20
布偶貓經常拉稀,是什麼原因導致的?附上解決辦法
2023/11/20
甲狀腺不好的人,牢記:需少碰「1蛋、3菜」,或能保護甲狀腺功能
2023/11/20
「墳旁有三物,子孫享富足」,都是哪「三物」,趕緊看一看有沒有
2023/11/20
102歲楊振寧跟嬌妻合影,他一臉嚴肅疑似不悅,47歲翁帆臉還稚嫩
2023/11/20
趙雅芝曬70歲生日照,終于肯坦然接受衰老了,沒美顏皺紋這麼真實
2023/11/20
烹飪技巧大揭秘:如何做出嫩滑可口的麻婆豆腐
2023/11/20
「狗尾巴草」是個寶,用它來煮水喝,或能幫助解決這4個常見問題
2023/11/20
老人年齡劃分新標準公布,超過多少算「老年人」?3件事別忘了做
2023/11/20
古人常說:「再餓莫吃墳前供,再累莫坐人肉凳」,人肉凳指的是啥?
2023/11/20
從你家狗的睡姿判斷它是否依賴你,都是「安全感」惹的禍
2023/11/20
網紅ABCD媽翻車風波升級!二姐三弟親吻,舉止曖昧,更多槽點被扒
2023/11/20
曝張東健妻子高小英偷稅3億!奢靡生活曝光,宋慧喬李敏鎬卷風波
2023/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