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常在水田、湖邊出現的鳥,個頭很小,叫聲卻特別凄慘,「苦惡、苦惡」的叫聲甚至會讓小孩做噩夢。
蘇東坡曾給它寫過詩:「姑惡,姑惡,姑不要,妾命薄」。
「姑惡」就是這種鳥的叫聲,傳說它曾是一個苦命的媳婦,死后化作水鳥也一直咒罵自己的小姑子,于是古時候也把它叫做「姑惡鳥」。
但也有另一種傳說,說這鳥是一個惡毒的媳婦變成的。這兩種截然不同的傳說,說的都是苦惡鳥,你見過這種水鳥嗎?
關于苦惡鳥的故事,流傳最廣的是一家媳婦的故事。
古代媳婦得遵從三從四德的準則,這個媳婦從嫁到夫家時,就把三從四德一字一句牢牢記在心里,小心翼翼地伺候著公公婆婆。
可盡管她如何對公公婆婆孝順,將他們視為自己的親生父母。可在二老的心里,媳婦終歸是外人,哪有自己家的閨女惹人喜愛。
二老將美味的食物送到女兒面前,將漂亮的衣裙穿在自己女兒身上。兒媳婦只能吃著粗糧,穿一件蔽體單衣。
這些衣服和食物都是兒媳婦娘家人送來的。他們將這些東西理所當然地搶過來,兒媳婦也只得忍氣吞聲,畢竟,困在規矩里的鳥兒即便發出聲音,旁人也只當樂子來聽。
習慣被欺負的兒媳婦依舊毫無怨言地照顧著二老,原本她以為自己只要做得夠好,公公婆婆就會把她當自家人。
然而事與愿違。一天,家門口來了一個乞丐,善良的兒媳婦見他可憐,將自家的一個餅給了那乞丐,不料被婆婆撞見,說她不知勤儉,浪費糧食給了畜生,叫來兒子對她好一頓毒打。
原本這件事打一頓也就過去,可是小姑子偏偏跳出來,對父母說嫂子將餅給那乞丐的時候,接觸到了對方的手。
男女授受不親,兒媳婦的手被一個畜生給碰了,婆婆怎能不憤怒,差點氣火攻心,昏死過去。
最后婆婆逼迫著兒子一紙休書,將媳婦趕回家去了。
被趕回家的媳婦,貼上了「賠錢貨」「不守婦道」的標簽,村里的人偷偷議論,甚至是當面指著她破口大罵。
最后媳婦心灰意冷,在自家的歪脖子樹上掛了條白布,將脖子伸了上去。
因為名聲不好,這個苦媳婦的尸首也就草草下葬。在那不能叫墳的土堆旁,一個乞丐笑道:「做個鳥兒任高低,何苦做得人家妻。」
那媳婦果真化為一只鳥兒,每天「姑惡」「姑惡」的叫著,用凄涼的聲音抒發內心的不公。
另一個有關苦惡鳥的故事,是剛好相反的。
這家的媳婦自嫁到夫家,一家人都誠心誠意地對待她,生怕這麼好的媳婦跑了。
夫家雖對她好,可惜是個窮苦人家,一家子的勞動力只有她的丈夫,除了養她,還得養那個瞎眼的老娘。
媳婦最是瞧不慣這個吃了就拉,為家出不了一分力的老太婆。想著還得自己照顧,心里更來氣。
丈夫在的時候,媳婦將婆婆照顧得跟自己親娘一樣,丈夫一走,媳婦就換了一副嘴臉。吃飯的時候先自己吃飽了,然后挖蚯蚓拌在飯里,哄騙著婆婆這是泥鰍。
媳婦的這一做法,被突然回家的丈夫逮個正著,將她趕走。
被趕走的媳婦遭到報應,變成一只苦惡鳥,要整日不停的啼叫,才能得到一條蚯蚓充饑。
這些故事都是民間虛構,沒有任何科學依據。
如果要相信苦惡鳥的故事是真的,不妨將角色互換,苦媳婦照顧瞎眼婆婆,惡媳婦給給惡婆婆喂蚯蚓。
關于苦惡鳥的故事有不同版本,苦惡鳥也有不同的種類,分為白胸苦惡鳥和紅腳苦惡鳥。
顧名思義,白胸苦惡鳥胸口部分的毛是白的,紅腳苦惡鳥腳是紅色的。
紅腳苦惡鳥似乎是進化的時候優勢全點在那雙紅色的美腿上,導致它的翅膀淪為裝飾品,飛行起來沒有力氣,這就使得紅腳苦惡鳥只能在草叢蘆葦間活動。
它們最愛夕陽西下,每當黃昏時候活動最頻繁,迎著紅霞抖動自己的尾巴。
紅腳苦惡鳥目前僅僅在我國貴州、湖南、安徽、江蘇、浙江、廣東、廣西、福建、香港分布,而且數量較少。
因此這種鳥兒也被列入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如果遇到這種牢底坐穿鳥,一定別去惹它,如果相見不相識,那可以從外觀聲音辨識。
紅腳苦惡鳥體長28厘米,除了雙腿的醒目紅色,它的上身是全橄欖褐色,臉及胸青灰色。幼鳥灰色的較少,嘴為黃綠色。
紅腳苦惡鳥的叫聲拖長顫哨音,降調。
說完紅腳苦惡鳥,來說說白胸苦惡鳥。因為其胸白,因此被稱之為白胸秧雞或白面雞,它們善于在蘆葦草叢中潛行,偶爾還能短途飛行。
與紅腳苦惡鳥的走地雞形態不同,白胸苦惡鳥不光能在草叢里建巢,還能飛到樹上用樹枝竹葉建造盤狀的巢穴。
每年的五到九月,苦惡鳥都會在水域附近的灌木叢、草叢或者在稻田里修筑自己的巢穴,借著草叢的掩護,一般不易被發現。
每一窩苦惡鳥能夠產六到九枚蛋,在其他的鳥類中,孵蛋全是鳥媽媽的活,鳥爸爸做個甩手掌柜,不給鳥媽媽添亂就不錯。
苦惡鳥的爸爸卻是一位顧家的好男人,在鳥寶寶還沒出生之前,它會與鳥媽媽輪流孵化。另一半出去養得胖胖的,回來繼續交換著孵化。
這種雌雄輪流孵化類似于信天翁,但比起只能自己迎風學飛翔的小信天翁來說,苦惡鳥要幸福得多。
在三周內破殼而出后,小苦惡鳥的爸爸媽媽們還會輪流對其進行喂養,親自帶它們捕獵,教它們生存的技巧。
在父母的關愛下,這些黑嘴黑腿,毛茸茸的小家伙們很快就能掌握一技之長,不再為餓肚子發愁。
早些年的時候,人類也會偷偷去草地里摸苦惡鳥的蛋來吃,但是自從這種鳥升為我國三級保護動物以后,人類再饞也分得清吃一頓和吃一輩子的區別。
沒有人類偷家,苦惡鳥的天敵只有水蛇等捕食者,雖然難免有倒霉蛋落入水蛇的肚子里,但是生態系統是趨于平衡的,苦惡鳥繁殖能力強,水蛇也吃不完。
既無人類與捕獵者的毀滅性捕殺行為,又能從小在父母的關懷中長大,環境適應能力也不差。
為何這種號稱鳥綱以下繁殖能力最強的鳥類之一的苦惡鳥,整體的數量呈現下降趨勢,在全世界都是一種負增長的勢態?
根據專家的分析判斷得出,苦惡鳥數量減少的一個主要原因是濕地退化,使得大量的苦惡鳥沒了一個合適的棲息環境,最后不得不走向逐漸消亡的勢態。
濕地面積減少,生態環境遭到破壞,這是全球面臨的一個緊迫問題。
為響應號召,中國1992年加入《關于特別是作為水禽棲息地的國際重要濕地公約》后,頒布了《濕地保護法》等重要法律,承辦《濕地公約》第十四屆締約方大會促進國際合作,為濕地保護貢獻了巨大力量。
在相關部門的努力下,如今中國的濕地面積達到5635萬公頃,居亞洲第一、世界第四。近10年來,中國更是創下了新增和修復濕地約80萬公頃的記錄。
保護濕地帶來的成效顯而易見,但濕地退化仍未停止,還有無數的苦惡鳥無家可歸,「孤餓孤餓」的叫著。
每個人都是地球上的一份子,保護濕地不光光是政府的責任,我們更應該身體力行,不亂砍濫伐、垃圾分類處理,盡量使用清潔能源,這些小事情若做的人多了,那達到的效果就會出乎人的意料。
每個人都獻出一點力,就會有更多的苦惡鳥有一個自己的家,就能讓我們生活的地球變得天更藍,水更綠,生物更加豐富多彩,自然更加熱鬧有趣。
參考文獻:叫聲最凄涼的鳥類,一到晚上就開始鳴叫,仿佛有莫大的冤屈修復濕地,中國發揮重要作用中國沿海濕地現狀:退化、恢復和未來管理苦惡鳥的民間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