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香港黑幫電影中「最有范」的老大,個人認為,也是我非常喜歡的一位,那當然是陳惠敏了,為什麼這麼說,來,咱們往下看:
陳惠敏,曾經投入譚家三展門下,後來又練過西洋拳,并行走江湖,生于1946年2月10日,前邵氏武打動作演員,代表作《跳灰》、《舞廳》等,熱衷拳擊、中華武術、健身等,背部有龍圖騰樣式的紋身,配上兩臂左青龍右白虎,和最著名的身材前雙鷹(據說為身手了得與勇悍之意)。
我相信大家都不知道的是,陳惠敏并非一開始便是江湖中人,他的第一份工作是獄警,陳惠敏在少年時輟學后一開始就投身香港紀律部隊,先是傳聞中隸屬香港懲教處的獄警,編號為403;後來投身皇家香港警察(在警界服務二十年以上者無一不曉而且能夠證實),離隊前隸屬西九龍任職刑事偵緝,編號為8872,且有說官至警長。
在他任職期間,每天都會接觸很多大人物,積累了很多人脈聯系,在這期間游走黑白兩道,人際聯系非常廣,至此可能于離職后順理成章多涉于江湖,為他後來的地位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傳聞他後來是十四或十四號,對頭則稱之14K的雙花紅棍,雜志報稱他和國外山口組成員聯系密切。
要說陳惠敏在武術上也獲得了很大成就,那就是在1972年,他代表香港參加東南亞拳賽并將對手打敗贏得冠軍,名震武術界,被稱為「拳有陳惠敏,腿有李小龍」,陳惠敏還參加過「世界精英搏擊大賽」,而且在比賽中僅用35秒擊敗日籍對手,成功奪下冠軍金腰帶。
起初陳惠敏是因為混江湖收入高,打拳也是一樣,所以對拍電影并沒有什麼興趣,後來受人之托,才勉強答應玩一下,結果促成陳惠敏與電影的不解之緣。
要說陳惠敏進入影界后,常常是本色演出,語言剛烈,出口成章,而且以愛家庭,重義氣,及一套靈巧身手與快拳聞名,面對非江湖人士及非驕橫之徒卻是十分謙和。
陳惠敏年輕的時候成名前大多演的是反面人物,如初露鋒芒的《跳灰》中的職業高手、富翁打手、一幫之主等,而在動作片中多扮演反派、身不由己的黑道或偏門中人如《舞廳》;到了八九十年代已經是演社團老大了,動作戲大減,變成表演老奸巨猾的文戲;目前則多客串江湖叔公輩或鄉間富人或具聲望之輩。
他在無數香港黑幫題材電影里出現過,扮演的角色不計其數,也各異其趣,令人印象深刻的有《古惑仔》中的東星老大駱駝、《龍在江湖》中的社團老大、《買兇拍人》里「洪興的標哥」,還有《忘不了》中的巴士老闆。
后期經歷
陳惠敏1972年出道后第一部戲是導演何藩的電影《血愛》,與鄧光榮、李琳琳合作,不過是配角;第二部作品乃吳思遠的《餓虎狂龍》,陳惠敏的名字與陳星、倉田保昭并列,已升至主角;1973年陳惠敏再拍何藩的《春滿丹麥》,當年此作與呂奇的《丹麥嬌娃》皆票房大收,更成何藩早期情色片的代表作之一。
但《餓虎狂龍》捧紅的是陳星、倉田保昭和黃元申,《春滿丹麥》捧紅的是伊雷,陳惠敏名聲始終不高,後來再拍一些武俠片和雜碎功夫片,亦對其事業無甚幫助,只是收入穩定了下來,同時改變了他「拍戲賺不過混江湖」的想法。
1976年,陳惠敏在梁普智的《跳灰》中扮演冷面高手,這是他第一次嘗到走紅的滋味,雖仍是反面人物,但陳惠敏的演技、表情和身手都有進步,隨著《跳灰》票房報捷(1976年香港票房季軍),陳惠敏事業漸好。1981年,是陳惠敏事業的分水嶺,他在黃志強導演的《舞廳》中擔任主角,這是他演藝生涯中演技最出色的作品之一。
1983年,陳惠敏憑《殺入愛情街》提名第二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因此80年代初是他最輝煌的時期,在黑幫動作片的領域中成功占一席位,此時他出道拍片已10年。陳惠敏拍《狂情》時 ,與國外女主角新滕惠美發展地下情,由于陳惠敏已有家室,因此一度成為娛樂圈話題。
八九十年代的陳惠敏是最風光的時候,他是尖沙咀的第一人,不管誰要做生意都要他同意。
不管是戲里還是戲外他都是黑幫老大,沒人不服他,因為那時候他的實力最強。
通過以上對這位大佬的介紹,是不是會改變你的一些想法,不過如今的陳惠敏已經沒有了當年的放蕩不羈,雖然現在他還在經營自己紅酒事業,但是72歲的陳惠敏已經退出江湖,不再過問江湖事。他現在香港的人脈和地位已經無法衡量,但是他卻一直被人尊重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