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從口入并不是危言聳聽,因為很多癌癥就是「吃出來」的!美食的誘惑常讓人難以抗拒,肉食、甜點、飲料……在大大滿足味蕾的同時,除了能為身體提供能量,還隱藏著健康風險,長期不科學、不合理的飲食,最終會成健康殺手的助長者!
01
肝 癌
許多人都明白,酒能傷肝,但是還有不少人,經常過量飲酒。若是不控制飲酒量,就會增加體內乙醛的含量,久而久之,可能引起肝臟纖維化,加快酒精肝的形成,嚴重時,也可能增加患肝癌的風險。
另外,長期食用受黃曲霉毒素污染的食物(如發霉的花生、糧食)或飲用污染的水等,都與肝癌發生有密切關系。黃曲霉素,毒性極強,是砒霜的68倍,是氰化鉀的10倍,對肝臟組織的破壞性極強,長期大量接觸黃曲霉素,容易導致肝細胞發生突變,容易導致肝臟腫瘤的形成。
02
胃 癌
熏烤食物,含有較多的多環芳香烴,這類化合物質已經被世界癌癥衛生組織確認為致癌因素。
還有長期食用腌菜,食鹽的滲透壓高,過量攝入會損害胃粘膜,引起胃炎或胃潰瘍。而且,腌菜中還藏著一種更可怕的「健康殺手」——亞硝酸鹽。亞硝酸鹽本身不致癌,但它進入體內,會轉化生成強致癌物——亞硝胺,偶爾吃一點無礙,但要是長期過量食用,就會增加得胃癌的風險!
03
食管癌
食管黏膜的正常耐受溫度約是40~60℃,超過60℃就屬于「燙」的范圍了,超過65度的熱飲被世界衛生組織歸為2A類致癌物,長期吃燙食、熱粥、熱茶等,都可能會對食管黏膜,造成一定的刺激,長期如此,食管黏膜反復受損、修復,保護屏障被破壞,可能發生不典型增生和異型性改變,甚至是癌變。
04
胰腺癌
胰腺是我們身體里負責消化的器官之一,胰腺可以分泌胰液,胰液里有很多消化酶,幫助我們消化糖,脂肪和蛋白質,長期高蛋白、高脂肪食物的攝取,勢必加重消化系統的負擔。
而日積月累的高負荷工作,令胰腺這一主要消化酶的分泌器官發生細胞層面的變化,就容易導致癌變。
暴飲暴食也是胰腺癌的高危風險因素,這種飲食方式對胰腺的傷害非常大,在暴飲暴食過程中,胰腺需要分泌更多汁液幫助消化,胰腺超負荷工作,容易發展成慢性炎癥。
05
口腔癌
長期嚼檳榔很容易引起口腔癌,早在2012年,檳榔就已經被世衛組織列入了一級致癌物,檳榔中含大量具有細胞毒性的檳榔堿,口腔黏膜與之發生反應后,可導致口腔黏膜纖維化,這是口腔癌的癌前病變。 抽煙喝酒對口腔的刺激也不容忽視,由于香煙中含有尼古丁等致癌物質,會損傷口腔黏膜上皮細胞,容易導致口腔黏膜鱗狀上皮增生,進而發生癌變。而酒精也會對口腔黏膜細胞造成損傷,且乙醇會有一定的致癌作用。因此,若長期抽煙、喝酒,就極易導致口腔癌。
由此可見,日常生活養成良好飲食習慣極為重要,做到飲食規律,清淡、易消化,注意飲食衛生,避免吃過熱過燙的食物,少使用煎炸烤的烹飪方式,避免吸煙酗酒,對降低消化系統惡性腫瘤的發生率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來源:山西省中醫院
責編:夏天
編審:王俊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