鄰居張大爺原來是某單位「一把手」,我發現他退休之后總是呆在家里,很少出門,總是獨來獨往,與小區居民顯得格格不入。後來,觀察其他領導,大多數人都從視野里消失了,很少看見他們,看樣子這是一個國內的共性問題。
鄰居張大爺總是悶在家里,偶爾出門,跟鄰居之間碰頭見面,從來不愛主動打招呼,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在小區里偶爾散步,總是背著個手、挺著腰,不太愛搭理別人。有人主動跟他說話,他很自然擺出雙手掐腰、指指點點的樣子,跟人家聊天也像做報告,後來就沒人愿意搭理他了。
張大爺的退休生活比較單調,每天在家練練字、看看書、養養花,偶爾去附近公園里散步,不喜歡在本小區散步,估計是不想遇到熟人吧,喜歡一個人獨來獨往,不愿意跟人打交道。
張大爺平時一個人住,老伴跟兒子住幫助帶孫子,他可能是因為獨處慣了,不喜歡家里亂哄哄的,親孫子哭鬧,他也會發脾氣,惹得兒媳婦很少帶孫子上門了。
小區里的那些普通退休人員反而活得幸福開心一些,他們經常約三五個老友聚聚,吹吹牛、喝喝酒、下下棋、打打牌,過得簡直不要太爽。比如,林大叔就是一個普通工人退休,人家在家都待不住,經常跟驢友去爬山、釣魚、野營。有時候,還跟老伴跳跳廣場舞,整天樂呵呵,見人就打招呼。
為什麼領導退休之后就喜歡獨處?為什麼普通人退休反而更快樂一些呢?
【1】有些領導在職時,整天被別人奉承著,溜須拍馬的人很多,暖風熏得游人醉,被捧得不知道自己姓啥了。一旦退休就失去了手中的權力,從門庭若市直接降維到門可羅雀,心理落差太大,所以,不愿意出門。
【2】有些領導在職時,雖然每天被人前呼后擁的,其實,根本沒有真心朋友,那些滿臉堆笑的人都是想從他身上獲取利益。他們的應酬很多,每天燈紅酒綠的,不是因為他朋友多,而是因為他手里有權。一旦退休,樹倒猢猻散,沒人請吃飯,沒有真心朋友,自然就孤獨了。
【3】有些領導在職時高高在上,故意拉開與普通人員的距離,跟同事也很少有私下交往,有點高處不勝寒的感覺,一旦退休,這種領導就立即跌入凡塵,就像霜打的茄子一樣蔫了,很不適應退休生活,干脆就不出門了。
【4】有些領導在職時比較忙,沒有培養起自己的興趣愛好,比如,打牌、釣魚、騎車、旅游、爬山,等等,也沒有志趣相同的朋友。退休之后,不知道該干些什麼。單位的同事慢慢相忘于江湖,自己又沒有交到新朋友,自然而然就孤獨下來。
【5】有些領導在職時就作風霸道、不近人情、冷酷無情,慢慢地就失去了「人情味」。他們有職有權,什麼都有人伺候著,容易產生「何不食肉糜」的心態,不知人間疾苦,沒有同理心。在職時有人主動巴結他們,他們理所當然享受著「眾星捧月」的優越感,一旦退休,他們都不會跟人交往,失去與人交朋友的能力,被動陷入孤獨狀態。
當然了,也有人說,牛羊才成群,你見過獅虎成群嗎?這些領導都是過去的強者,與其跟低素質的居民在一起耗費能量,不如獨來獨往、格格不入。更有人說,領導人員普遍素質較高,跟普通小區居民融不到一塊兒,三觀不合難以相處,與其爛交不如獨處。
有人為這些領導人員感到唏噓不已,他們當了一輩子領導,風光了一輩子,盛氣了一輩子,退休后都是靜悄悄的,沒有朋友,沒有活力,其實也是挺可憐的。你認為哪一種觀點對呢?歡迎留言。
PS:我從小區退休人員的狀態可以體會出這樣一個道理。退休之后,快樂和金錢并沒有太大的關系,不管之前你有多高的職位、多大的權利,退休后必須要有「歸零」的心態,保持「空杯」的狀態,讓過去的榮耀「歸零」,讓第二春裝滿新杯,才能享受到豐富多彩的晚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