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李小龍,很多人是會對他贊不絕口,因為他是中國人的驕傲,因為他讓「Kungfu」寫入了英文詞典里,也是因為李小龍,從而讓外國人覺得我們中國人個個都會功夫,總之李小龍去世后被塑造成為「武術神話」、「民族英雄」的感覺,那麼真實的李小龍到底是怎樣一個人呢?今天我們就來聊聊。
童星出身的李小龍
1940年,李小龍父母隨劇團前往美國演出,不知是巧合還是有意為之,李小龍就這樣出生在美國,成為了美國的公民。但李小龍20歲之前一直生活在香港,可以說他是土生土長的香港人。
1941年,剛滿百日不久的李小龍便在粵劇《金門女》中亮相。一直到1959年,李小龍出演的電影有十多部,平均一年拍一部,因此李小龍是一個名副其實的童星,至少也算當時香港電影圈里演技成熟的「小鮮肉」。
好勇斗狠的少年李小龍
少年時代的李小龍絕對是一個喜歡惹事的孩子,相信大家都聽說過他時常與人打架的故事。例如香港著名音樂人黃霑也被他按在地上摩擦。正因為這樣,李小龍在不同的武館學習功夫,小有所成之后,他便要跟人挑戰,經常被揍得鼻青臉腫而回。
不久,李小龍聽聞油麻地有一家武館的師傅很厲害,名叫「葉問」,傳授詠春拳,轉而又拜入葉問門下練習詠春。期間,李小龍還是像往常一樣,四處找人挑戰,可是別人都怕了他,畢竟李小龍的家庭背景也不一般,而且他的師兄弟,不是富商之子,就是探長之子,要是打壞了李小龍,可就惹了大麻煩。
但是,李小龍見別人不敢跟自己比武,于是來了一招「有錢能使鬼推磨」,花錢讓別人跟自己比武,看在錢的面子上,對方也只好「輸」給李小龍,這樣一來李小龍覺得詠春拳比其他拳法更厲害。李小龍大約學習了四年的詠春拳,1959年時父親李海泉為了李小龍的安全著想,不得不送他去美國。
李小龍的速度真的很快嗎?
自從李小龍去世之后,一些文人發現了商機,紛紛開始寫李小龍的傳記,短時間里關于李小龍的文學作品便于雨后春筍般冒出,其中有一本名為《功夫影帝李小龍》的書,內容摘抄于一些英文資料,由于翻譯錯誤,將「英尺」直接改成「米」,因此導致李小龍成為中國武林的神話。此外,很多人都說李小龍的速度很快,洪金寶、李家鼎都親口說過,但是我所知道的版本卻又不同。
來到香港后,李小龍在電影片場經常被一些武師挑戰,李小龍也是欣然接受。然而這樣的挑戰到底是否公平呢?我舉個例子:無論是私下比武還是擂台決斗,基本都要在裁判喊「開始」之后才能動手,但李小龍基本是「搶跑」狀態,裁判沒喊完他就直接動手。即使對方不服氣,李小龍也不會繼續比下去。
另外,在其他比武場合下,對方因為咖位低,基本都是等李小龍先出手,因此李小龍的速度比別人快是情理之中的。總之李小龍的成就是母庸置疑的,至少是李小龍改變了中國功夫電影的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