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世出英雄」,三國時期正是豪杰輩出、群雄割據的年代。在那個動蕩多變的年代,有一位少年英雄馬超
秉承犍為郡馬氏家族血脈的馬超,生于東漢末年的176年,這正是中國歷史上大亂之世的前夜。馬超自小便勇武過人,他的父親馬援、祖父馬騰都是當世知名的猛將。
10歲時,馬超遭遇人生的第一個打擊,他的母親去世,馬超只得跟隨父親馬援在戰場上打拼,經受著大起大落的亂世洗禮。兒時的馬超身穿甲胄、騎著戰馬,就如同一個小小的猛將,展現出過人的膽識和興奮。每每隨軍出征,馬超都異常興奮,仿佛找到了人生的意義。
由于馬超繼承了猛將血脈,再加上天資聰穎,又勤于習武,他的武藝日漸精進。到了15歲的時候,馬超就能夠一馬當先沖在前列,所向披靡,成為一個小戰神。每每打獵,馬超都能一箭射中百步之外的獵物,沒人能比得上他的準頭。
一次獵游中,一頭猛虎忽然竄出想要傷人。當其他人還在驚恐時,少年馬超已經從馬背上一躍而下,雙手緊握長矛便刺向猛虎要害。只見馬超矛法凌厲,其勢如虹,猛虎被刺中肩膀,痛哮一聲便逃走了。馬超贏得了這場生死搏斗,一鳴驚人。這更加堅定了馬超習武的決心,也預示著他日后在戰場上殺伐決斷的作風。
在馬超17歲那年,漢靈帝駕崩,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中原地區已經亂成一團。正是亂世將至之時,馬超也隨父馬援南下益州,在父親庇佑下開始了他的軍旅生涯。馬超明白,想要在亂世中生存,就必須依靠自己的武力和勇猛。這次南下之行,標志著馬超正式進入亂世軍人的生活軌跡。
建安初年,曹操稱魏王,與南方孫權、劉備鼎足三分。當時年輕的馬超已建立了自己的軍隊。曹操多次派使者南下,欲征召馬超加入曹操陣營。曹操意圖拉攏時下各方猛將,以鞏固魏國實力。
然而性格倔強堅韌的馬超都毫不考慮便拒絕了。第一次拒絕后,曹操使者再至,表示愿意放寬條件,假如馬超北上便可封侯賞賜。馬超仍是一口回絕。第三次使者來時,曹操公開宣布愿意收馬超為養子,只求馬超歸順魏國。馬超聽完后,直接讓人將使者轟了出去。
無奈之下,曹操只得采取強硬手段。他令手下夏侯惇、張郃進攻南方,意圖打擊馬超的軍隊,迫使馬超就范。馬超雖然屢次戰勝曹軍,但終因寡不敵眾,只得退守到白水之西。這使得馬超心中對曹操更加憤恨。曹操的連番軟硬兼施,都沒能打動馬超這個鋼鐵般意志的人。
後來曹操南下平定漢中,馬超率軍屢戰屢敗,只得依附漢中太守張魯,成為張魯麾下大將。張魯見馬超勇猛,對他都很信任。每每軍議之時,張魯都請馬超坐在自己的右邊。馬超不得不依附張魯,以求得生存。
然而張魯貪圖安逸,沒有大計。馬超見張魯怠慢軍事,經常勸他務必重視防守。但張魯都任由敵軍南下,終至大敗。無奈之下,馬超帶領部曲離開張魯,不甘心就此沉淪。
馬超決定投靠有抱負的軍閥,于是寫信向在益州的劉備請求借兵。劉備早有征討張魯的意圖,便同意了馬超的請求。雙方約定以攻取成都為目標,一同出兵討伐張魯。
在馬超的引導下,劉備順利擊敗張魯軍,占領成都。此后,馬超正式帶領自己的部曲歸順劉備,成為蜀漢開國之后重要的將領之一。馬超在這場戰役中立下汗馬功勞,從此躋身蜀漢猛將行列。
馬超投歸蜀漢后,很快就隨軍北伐。此時馬超驍勇善戰,令敵人聞風喪膽。他以一當十的勇猛,立下汗馬功勞。起初馬超還比較驕傲,覺得自己武藝高強,沒有對手。
然而有一件事讓馬超不禁心生懼意。那就是聽聞趙云在營救阿斗時,僅用短短時間就連斬了敵軍的劉晙和馬超。據傳當時劉備正在城頭設宴與馬超對酌,話音未落,趙云就已經拎著兩顆血淋淋的人頭躍上城頭。
馬超本想輕視趙云的武藝,但親眼所見趙云的神速讓他不得不改觀。馬超不禁暗想,若是自己與趙云交手,勝算恐怕不大。再加上馬超見趙云與劉備說笑自如,似乎關系匪淺。這都讓馬超不免對趙云多了幾分忌憚之心。
馬超也開始反思,自己在武藝上是否真有那麼強,是否存在不足之處。他意識到武力并不是決定一切的關鍵,光有勇猛還不夠,曲高和寡,終究難以戰勝敵人。馬超對趙云的敬畏,促使他審視自身的短板。
後來馬超曾多次與蜀漢大將張飛、許褚交手較量。這使得馬超在武力上的一個軟肋也被逐漸暴露出來。馬超與張飛的數次交鋒都不分高下,可見馬超本身武力強橫,尤其是他的「西涼掌法」更是強大無匹。
然而馬超每每與許褚廝殺,許褚那猶如旋風般的輕功和速度都讓馬超難以招架。馬超只能憑借自己的力量苦苦支撐。許褚的敏捷之功將馬超的這一短板暴露無遺。
若換作趙云這樣行云流水的敏捷高手,馬超恐怕更難取勝。馬超明白趙云的速度遠勝許褚,自己若不加強輕功,根本無法與之抗衡。這無疑證實了馬超的武力上還有短板,尤其是在敏捷度和速度上不如許褚和趙云。
馬超的這一缺陷,也成為他難以戰勝趙云的重要原因。于是馬超將趙云視為心頭大患,并自覺訓練輕功,以彌補不足。馬超的武力短板在交手中已大白于天下,這成為他必須面對的現實。
公元222年,馬超因病于成都病逝,時年僅47歲。可見三國亂世中,馬超英年早逝,未能在戰場上縱橫到最后。但馬超為三國時期作出了杰出貢獻,一生戎馬倥傯,立下顯赫戰功。
馬超雖英年早逝,但他過人的武藝早已融入骨髓,并形成體系傳世,這是他不朽的財富。馬超帶著未完的抱負而去,但他的武學遺產永流傳于江湖。正如馬超生前所云:「懵懂而死,與草木同朽;悟道而生,是為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