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稹曾說過:「塞上風雨思,城中兄弟情。」這話讀來不禁使人感慨兄弟間兩肋插刀的情誼。自古以來知己難覓,風雨同舟的朋友更是少之又少,多少人一生難覓伯牙與鐘子期那般的友誼,又有多少人在尋求真朋友的路上因心寒而止步。
有這麼一幫人,他們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風行一時,被人熟知時頂著令人生畏的名聲。然而他們毫不在乎,依舊我行我素,用自己的「正義理念」為社會創造價值。他們重視兄弟間的情誼,雖是毫無血緣關系的兄弟,但卻個個有著過命的交情,是在作戰時能把后背留給對方的真兄弟。
他們就是香港著名幫派——新義安下有的「五虎十杰」,而他們都是誰呢?
黑幫新義安,五只「猛虎」
二十世紀初「黑幫文化」開始盛行,其中勢力最為龐大的便是新義安。新義安由1919年成立的義安幫演化而來,1949年正式在香港成立,其風頭正盛的時候,幫派中成員高達10萬人。
新義安的成員活動范圍甚廣,連西歐、美國等海外地區都有涉及。提及新義安不得不提到組織中的「五只猛虎」,他們是組織中的領頭人,曾為新義安的發展做出過巨大的貢獻,這「五只猛虎」當年都有誰呢?
黃俊綽號「斧頭俊」,是新義安中的「尖東虎中虎」。他于1956年出生于香港元朗,家中經濟條件不佳。出于生活的考量,黃俊在小學四年級時便輟學打工來補貼家用。
年幼黃俊在碼頭上日復一日的從事著辛苦的體力工作,幸而他頭腦十分的靈活,不久便得到了走私貨物老板的賞識,12歲的他很快開始接觸人生中的第一份事業。
走私生意越做越大后,黃俊得到了紀寶的賞識,從而加入了新義安,成為新義安的領頭人物之一。他在「尖沙咀」一戰成名,得到了「尖東虎中虎」的稱號。1995年,黃俊于泰國意外離世,享年39歲。
杜聯順是新義安中的「尖東之虎」,他在新義安總教頭的勸說下加入新義安。進入新義安后,他一直跟著蘇龍學習泰拳,之后在一次擂台賽中,他以一勝三,從此名聲大噪。杜聯順身為新起之秀,勢力暗超黃俊,組織為了籠絡人心,于是便把黃俊升為「尖東虎中虎」,而杜聯順來當「尖東之虎」。
陳耀興是新義安的「灣仔之虎」,他于1961年出生于香港。他從泊車小弟做起,隨著勢力的增大,他成為銅鑼灣話事人,成為這一片地區的老大,「灣仔之虎」的稱號也是由此得來。1993年,陳耀興在前往澳門的途中被仇家復仇,享年32歲。
黎志強人稱「豬頭細」,是新義安的「屯門之虎」。上世紀八十年代成為屯門的領頭人之一,之后因一樁故意傷人案件被判七年。出獄后,黎志強重整旗鼓,開始涉及海上油業,更是把當地的酒水生意包攬在名下,一時間黎志強賺的盆滿缽滿,在當地風頭無限。
2001年,黎志強在前往東莞的路上遭遇伏擊,身中四槍,雖無性命之憂卻元氣大傷,在家休養了大半年。
麥高是新義安的「紅磡之虎」。他從小于紅磡長大,性格內斂,不愛與人交談。少年時期因為長時間不與家人交流更是被認為是「問題少年」。20歲時,麥高加入新義安,后因其不要命的追擊「14K」而出名。十年后,麥高憑借他出色的功績榮升為新義安的「紅磡之虎」。2009年,麥高于故鄉病逝。
新義安「十杰」
「度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兄弟之間的情誼是無法用言語來描述的,它存在于兄弟們的心中。男子漢大丈夫雖不用言語來表述自己的感情,但他們往往會用行動來證明自己的「義氣」。新義安的「五虎」如此,新義安的「十杰」也是如此。
李育添人稱「鬼仔添」,是新義安的十杰之一,他與大多數新義安的成員不同,李育添受教育程度遠超常人,他早年于外國留學并擁有工商管理碩士學歷,更是能用流利的英語與外國人交談,因此頗得組織內人們的推崇。
李泰龍人稱「泰龍」,是新義安十杰之一。他脾氣古怪,性格暴躁,是眾人畏懼的對象。他常常把「決不妥協」掛在嘴邊,遇事莽撞而行,但他十分重視「義氣」,一般兄弟有難,他總是會第一個伸出援助之手,因此人們對他「又怕又尊敬」。
2009年,李泰龍在香港一家酒店外中毒去世。
跛榮是新義安十杰之一,他于1968年出生于香港,少年時期常常被父親家暴。為逃離悲慘的家庭環境,他于18歲加入新義安,之后更是因為謀略過人,得到了黎志強的賞識,成為黎志強的得意門生。2001年,黎志強去世后,跛榮銷聲匿跡,似乎這世上查無此人。
除此之外,新義安剩余十杰有:灣仔雙虎黃金強和黃錫明,黃天送(側頭送),屯門劉保同,高騰飛,長洲科成和科威,程里。
自詡綠林好漢
新義安的「五虎十杰」雖頂著黑幫的頭銜,然而他們常常以綠林好漢自居。他們認為英雄不問出處,只要為百姓謀求福祉,為社會做出貢獻,那便是男子漢大丈夫最大的本事。
古有梁山「一百零八將」,現有新義安「五虎十杰」
,他們的出現何嘗不是社會底層人民想翻身的愿望的體現呢?每一個時代都有每一個時代的社會特點,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黑幫文化」便是那個時代的主流,當時黑幫勢力有多龐大,底層百姓就有多想當英雄。
「兄弟同心,其利斷金」,男人之間的兄弟義氣不容小覷,它往往能將毫無血緣關系的人擰成麻繩,把他們的力量凝聚,發揮出「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真兄弟之間的情誼往往會超出父母與子女之間的羈絆,它是知己與知己靈魂間的碰撞與交纏,試問這樣的感情,孰能不羨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