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鼠兔在中國泛濫?數量高達12億只,成了草原退化「背鍋俠」?
2023/09/25

提起青藏高原,大家可能會想到藏羚羊、野牦牛、雪豹、藏狐等熟悉的物種。但其實在青藏高原上這片神奇的土地上,還生活著一群毛茸茸的生物,呆頭呆腦的格外惹人喜歡。它們外表渾圓,既像鼠又像兔,所以人們直接簡單粗暴稱之為高原鼠兔

青藏高原的「底層居民」

青藏高原是世界的屋脊,地勢之高,地形之廣袤,素有「第三極」的美稱。但是在這迤邐景觀的背后隱藏著獨屬于高原的生態系統、穩定的生物圈、層次分明的食物鏈,而高原鼠兔則是食物鏈中的最底層。

在「高原鼠兔」這個名稱中,每個字都是寫實的,不僅傳達了該物種的自然形象,還揭示了高原鼠兔在青藏高原的特有地位。它們是異常勤奮、簡樸的族群,沒有冬眠的習慣,也很好養活,一般以雜草、牧草為食。

此外,高原鼠兔還有一個更為形象的外號,叫做「黑唇鼠兔」。它們唇部為黑色,體背呈現沙灰亦或灰褐色,體側毛色則略淺,腹毛最淺呈白、黃土色。雖然在外表上已經具備老鼠的特稱,但是高原鼠兔在「鼠」「兔」兩者的屬性之間,更傾向于兔。

高原鼠兔時而安靜地在地底下挖洞,時而開心地和同伴在廣袤的草原上嬉戲、跳躍。從外表上看,它們就像人類的寵物一樣天真可愛。殊不知,人家可是高原上最古老的原住民之一,其生存能力不可小覷,可謂深藏功與名。

停不下來的挖洞小能手

高原鼠兔是當之無愧的挖洞小能手,別看它們小小的一只,挖起洞來特別的麻利、快速。并且,高原鼠兔像是把「挖洞」當作是祖傳的技藝,一代一代沿襲著。高原鼠兔所挖的洞不僅密集存在于地表,往洞內一探更能發現「條條大路通羅馬」的玄機。人們驚異于小小的鼠兔居然能造出一個嚴密通達的地下交通系統。

另外,高原鼠兔在辛勤挖洞的過程中,會將地底含有營養物的泥土帶到地表,將地表干涸貧瘠的泥土掩埋到地底。這使得地底和地表的土壤得到置換,保障了地底下的地道、地洞更加穩固,使得高原鼠兔群體能夠得到更好的掩護。

而肥力強、營養度高的地表土壤則能夠繁育出更強壯健康的牧草、作物。萬千只高原鼠兔如同蹬車輪一般促進青藏高原的土地循環植物循環生物循環

高原鼠兔泛濫背后的爭議

奇怪的是,高原鼠兔并不遵守人類的一夫一妻制度。在繁衍上,它們很是隨意,任意配對。高原鼠兔特有的繁殖方式,使它們的家族蹤跡能夠在一夕之間幾乎遍布整個青藏高原。尤其是高原鼠兔喜歡群居,時刻為繁育創造條件。

因此,目前它們的數量已經泛濫成災,多達12億只之多。有限的生存環境的支撐不住如此巨量的高原鼠兔,饑餓難耐的高原鼠兔只能向牧民家的牧草伸出魔爪。

啃食大量的優質牧草,刨食高原作物地下的根莖,使牧草形成貧瘠的黑色裸地,高原鼠兔的越界行為使得牧民大怒。

牧民怒發沖冠斥65噸毒藥試圖消滅當時草原上的8萬只高原鼠兔。

只為了遏制高原鼠兔的侵襲健康牧草、高原作物。殊不知牽一發而動全身,跟高原鼠兔同屬于一條生物鏈上的物種也因此受到牽連。一時之間,整個高原「人人自危」。

時間一晃而過,人類仍舊不知悔改。2006年,僅青海省就有近36萬平方公里的面積投放了毒藥。高原鼠兔在人類的十面埋伏中被殘忍毒殺。

這種毒害高原鼠兔的行為曾被外國生物專家譴責殘害生物多樣性。後來人們的科學觀健全起來的時候,這種集體捕殺行為才逐漸減少,高原鼠兔存在的意義才得以被正視。

高原鼠兔其實是生態系統的關鍵一環

高原鼠兔不僅是青藏高原特有的物種,還是極為關鍵的物種,也是高原生態系統中的重要一環。

首先是高原鼠兔的存在為草原上很多的動物提供了穩定的食物來源,比如說臧狐、狼、熊等等。并且,高原鼠兔的打洞行為能夠疏通土壤,讓深層次的土壤接收到充足的光照。這不僅能給微生物提供生存空間,也能夠為牧草更好地生長提供養分。

另一方面,高原鼠兔的打洞技藝高超,洞口穩固不易坍塌,安全性十足,為一些更為弱小的生物提供了居住條件。可以說,高原鼠兔的存在為維護青藏高原的生物多樣性、維持生態系統的平衡起到重要作用。

但直到今天,高原鼠兔圓滾滾的腦袋上仍頂著一口碩大的黑鍋,人們固執地認為高原鼠兔的繁衍擠占了其他物種的生存空間,導致大量的草場退化、經濟利益受損。事實上,自然界有其強大的調節能力,不需要人類橫加干預就更有保障生態圈的穩定性和物種的多樣性。高原鼠兔數量增多的背后,也意味著區域生物多樣性的豐富化。

早前,人們誤以為貧瘠不堪的土地是被高原鼠兔啃食導致的結果,殊不知人類過度畜牧的行為早就破壞了土壤的承載能力。要不是高原鼠兔的打洞疏通、調節上下土壤、疏通滲水,人類即將面臨著更為嚴峻的草場退化

從另一個角度說,高原鼠兔更像是大自然給予人類的警報器警示人類控制自身的欲望,合理、合法、合規畜牧。人類的惡行居然讓一個存活了上萬年的古老種族來背黑鍋,屬實令人唏噓。

小小的高原鼠兔居然「泛濫」到讓人類群起而攻之,然而大自然的演化是有規律的,每一個物種的存在都有其必要性,每一個物種的消亡都有其必然性。

人類應該正視高原鼠兔泛濫背后的成因,不應該忽視大自然發出的警告。人類應該停止為了經濟利益源源不斷地掠奪草原資源的行為,不然將會受到大自然更為可怕的反噬。

「猴子」也長有翅膀?神秘的飛狐猴像風箏一樣,在叢林之間滑翔!
2023/11/20
長江禁漁初見成效,局部地區已魚群泛濫?十年禁漁是否還繼續?
2023/11/20
《高山》風波升級!退票率高,張校長被消費,本人表情無奈又痛苦
2023/11/20
煮活蝦,別水開后再下鍋,廚師教你6招,蝦肉又香又嫩,沒有腥味
2023/11/20
事件升級!烏爾善取關《封神》所有主創,網友:還能有第二部麼?
2023/11/20
羽絨服藏了4個小秘密,賣衣服的店員不會告訴你,學會了不被坑
2023/11/20
去蝦線,用牙簽就錯了,水產店老闆教我一招,一秒一個太快了
2023/11/20
舊手機充電頭別扔,放廚房太聰明,我也今天才清楚,看完回家找找
2023/11/20
布偶貓經常拉稀,是什麼原因導致的?附上解決辦法
2023/11/20
甲狀腺不好的人,牢記:需少碰「1蛋、3菜」,或能保護甲狀腺功能
2023/11/20
「墳旁有三物,子孫享富足」,都是哪「三物」,趕緊看一看有沒有
2023/11/20
102歲楊振寧跟嬌妻合影,他一臉嚴肅疑似不悅,47歲翁帆臉還稚嫩
2023/11/20
趙雅芝曬70歲生日照,終于肯坦然接受衰老了,沒美顏皺紋這麼真實
2023/11/20
烹飪技巧大揭秘:如何做出嫩滑可口的麻婆豆腐
2023/11/20
「狗尾巴草」是個寶,用它來煮水喝,或能幫助解決這4個常見問題
2023/11/20
老人年齡劃分新標準公布,超過多少算「老年人」?3件事別忘了做
2023/11/20
古人常說:「再餓莫吃墳前供,再累莫坐人肉凳」,人肉凳指的是啥?
2023/11/20
從你家狗的睡姿判斷它是否依賴你,都是「安全感」惹的禍
2023/11/20
網紅ABCD媽翻車風波升級!二姐三弟親吻,舉止曖昧,更多槽點被扒
2023/11/20
曝張東健妻子高小英偷稅3億!奢靡生活曝光,宋慧喬李敏鎬卷風波
2023/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