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本土老牌幫會和義堂,幾十年前雄霸西環三角碼頭一帶。直至近年積弱沉寂,但在2016年這個小幫會卻成為江湖焦點,因為和義堂的現任坐館「牛榮」突然心臟病病逝,終年五十二歲。
江湖中人都很感慨,大半年前牛榮才幫兒子擺完百日宴,對上的女兒不過三歲,如今撒手塵寰,留下孤兒寡婦,情景可憐。
故此,牛榮的后事,就由幫派中人和其他江湖好友拍心口一力承擔,喪禮在紅磡世界殯儀館地下靈堂進行,靈堂內外都擠滿了人,而這個靈堂牛榮也有股份。
牛榮所屬的和義堂是港島區老牌幫會。香港黑幫主要分兩類,一個是由大陸南下,由老蔣扶植的外來幫派如14K、新義安等,五十年代之后才在香港發展。
另一類是香港本地土生幫派,其中以和字頭最大勢力,全港共有二十七個和字頭幫派,所以和義堂的事,也變成整個和字頭的事。
如今還活躍的有十多個,和義堂是其中之一,而各個和字頭幫會之間,都會有聯系。
所以牛榮去世后,多個和字頭社團的負責人經過商議,決定合力替牛榮搞一個大型喪禮。據悉,參與這次喪禮的,除了和義堂外,還有和勝和、和安樂、和合圖以及和利群等。
由于這次喪禮涉及多個社團,警方也大為緊張,由O記全權在場負責,帶領大批反黑探員和重案組探員,一早到場監視,也設有臨時指揮中心,登記到來吊唁的古惑仔資料。
同時也警告主辦喪禮負責人,切勿用旅游巴送幫眾來,否則上車逐個玩。另外一批機動部隊探員,又在路口設下路障,不準幫會人士駕車進入,以免殯儀館外交通擠塞。
和義堂雖然是夕陽幫會,但牛榮一向交游廣闊,所以當天不少江湖大哥輩人物都前來吊唁,如和勝和現任坐館沙田Me、前坐館薯仔、保明、陳安,超級元老國華,和合圖前坐館高佬山,水房老鬼權和坐館肥啟,以及新義安太子等。
到了出殯當天,儀式也跟足幫會規矩,扶靈的不是牛榮的家人,而是一眾和字頭的大哥輩人物,包括有和勝和的沙田Me、和合圖的高佬山、水房的肥啟和大眼、和義堂新坐館玉泉、和利群坐館四眼細,以及和勝義坐館等。
江湖幫派向來明爭暗斗,如此幾大幫派聯手甚是少見,這個和字頭的聯合喪禮,迅速成為江湖熱話。年輕一輩古惑仔都不明白,以和義堂一個規模這麼小、只有三千人(活躍的約二百人)的幫會,牛榮何以能夠成為響當當的江湖人物。
江湖人士透露說:《牛榮是傳統江湖人,對門生很好,他覺得出來闖江湖,最重要講義氣,不像新一輩的古惑仔見利忘義,所以牛榮很多朋友,和其他社團的大哥輩都有交情。》
據指由于牛榮人緣好,各字頭都給面子,所以生前一直擔任和字頭社團之間的聯絡人,幫忙排難解紛。
和義堂的勢力范圍,主要是西環和上環,近百年前西環的三角碼頭,苦力云集,各種貨船上下貨也頻繁,多年來偷渡離境者也用此碼頭。
碼頭向來是和義堂的根據地,當時有不少在碼頭工作的苦力,和附近咸魚檔的工作人員,都是和義堂的成員。而苦力聚集,也自然有不少賭檔和白粉檔,都由和義堂控制,這個社團也曾經盛極一時。
不過隨著城市重新規劃,西環變天,和義堂現在勢力已大不如前,但西環不少老一代商鋪,仍然習慣要向他們繳納保護費。
原名鄺錦榮的牛榮,自幼在西環出生,其后讀書不成,十多歲便加入了和義堂,跟隨綽號「斧頭牌」幫中紅棍出身,雖然斧頭牌不算很出名,但他親大哥朱菲就不一樣了,年過七、八十歲,但仍然是社團的精神領袖,有錢又有地位。
據知朱菲也是西環地頭蛇,以前三角碼頭最主要的收入就是[毒·品],由于[毒·品]經水路進香港,也是在此處上岸,據傳當年三角碼頭的[毒·品]可說是批發價,吸引整個港島的拆家和道友來此交易,和義堂當年借此賺了很多錢。同時,當年一批活躍碼頭的漁民,不少上岸經商致富,多年來也和朱菲保持良好關系。
牛榮接手幫務后,初時主要負責看場和收保護費。由于他當時年少氣盛,脾氣極臭、性格還十分牛精,經常與人發生爭執,因而得到牛榮這個綽號,也因為他經常惹事,是一名什麼惹火人物,所以他當時在江湖上什少朋友。
本來和義堂在灣仔也有插旗,但隨著八十年代末期新義安崛起,原本不少屬于和義堂的夜店看場和代客泊車,也被新義安搶走。
到了九十年代初期,和義堂內有人提議重振社團聲威,牛榮帶領一眾兄弟殺入灣仔,希望能搶回原先的地盤。不過,新義安人多勢眾,數次激烈街頭互砍后,牛榮慘被當時江湖紅人陳耀興打退。
雖然牛榮此次敗返西環,但他夠膽挑戰當時極惡的新義安,已令他在江湖上聲名大噪,新義安也多年不敢踩進西環。其后牛榮漸漸上位,其綽號在上環和西環也越來越多人認識,不少老板主動找他合作做生意。另外得到幫中太上皇朱菲的教導,要做生意就不能靠惡要靠關系,這時,牛榮開始收斂臭脾氣,積極和其他社團人士打好關系。
往后的日子里每逢過年過節,牛榮都會去拜會其他幫會的大哥,所以他在這些日子中結識了很多江湖朋友,例如和勝和的沙田Me、和合圖的高佬山,跟牛榮都是黃紙兄弟。
打通各方人脈,牛榮的江湖地位也得以鞏固。2009年時,當時的和義堂坐館文奇卸任,牛榮獲幫內兄弟推舉,與同門兄弟志偉,一同出任社團坐館一職。
而牛榮做了坐館后,積極發展賺錢門路,先后開拓了西環至旺角和荃灣等地的過海小巴線,成為幫會主要收入來源。
數年前,有債主到上環找牛榮收賬,由于雙方在言語上有沖突,最后打了起來。牛榮雖然以一敵眾,但都打到對方頭破血流,成為江湖熱話,其后牛榮更被人稱為香港最好打的坐館,名聲因而更響。
直到牛榮結婚后先誕下兒女,但健康也開始出現問題,之后做了兩次心臟手術,但牛榮仍然不注重調養身體,以為身體毛病會慢慢康復。意想不到的是在2016年牛榮突然心臟病發,送院搶救無效身亡。
這個江湖人,一生充滿傳奇,走過無數刀光劍影,雖然努力改變了自己的性格,卻仍然不改變生活習慣,最后還是命喪頑疾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