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此文之前,辛苦點擊一下右上角的「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來源/古風文史作者/古風文史我國首都北京對于每個人來說都有特別的意義,而且北京也是一個集政治、經濟、文化為一體的一個城市,對于中國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存在。在我國歷史中,很多地區都曾經被當作過國家的首都,所以在最初選擇新中國的首都時,毛主席也犯難了,但好在經過一位高人的指點之后,毛主席選擇建都在北京。
北京最開始不叫北京,而是叫北平,一直到新中國成立毛主席才將它改名為北京。新中國的成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他的誕生經歷了諸多磨難,所以為了以后他能夠發展的更好,選擇新中國的首都也成為了一大難題。
北平因為以前是明朝和清朝的首都,所以經濟和文化方面發展得都比較好,因此毛主席認為這是一個建都的好地方。但是隨后人們就發現,北平這個地理位置卻存在著很多的風險,因為他離我國的敵人位置太近了,如果他們卷土重來,那麼北京就會很危險。
在這樣的情況下,首都能不能建立在北平就陷入了死局,為此人們也提出了其他城市作為參考。有人提出了南京,因為南京地理位置相對于北平來說在更南端,離我國的敵人更加遙遠,就算他們卷土重來,也不會立刻影響到首都的正常運行。
而且南京離上海比較近,對以后經濟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并且南京在歷史上被當作首都的次數更多,其發展歷史和文化底蘊都更加悠久。這對于建國后的文化發展和歷史傳承都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同樣,除了南京,還有人提出了武漢也可以作為首都。武漢相對于這兩個城市來說,有著更加突出的優點,就是交通發達。因為其獨特的地理位置,武漢不僅有便利的陸上交通,還有四通八達的水上交通。
交通對于一個國家的發展非常重要,畢竟我們的古話「要想富,先修路」并不是空穴來風。但人們也發現了武漢的弊端,就是因為武漢的交通過于發達了,如果有人想要侵犯武漢,那麼他們的路徑也有很多。這樣一來,在防御上武漢就會面臨很大的挑戰。
哈爾濱也曾經被毛主席納入了考慮范圍,因為當時哈爾濱是重工業發展最好的一個城市,可以促進經濟的發展。但隨著國內形勢的改變,毛主席不得不放棄這個地方,只得在北平和武漢之間做出選擇。
在當時武漢的支持者會更多一點,因為考慮到以后經濟的發展,其便利的交通實在是太重要了。但是選擇首都不僅要考慮他的經濟發展,還需要考慮他的安全性。在安全性上,北平其實更勝一籌。
因為,北平雖然地勢平闊,但是他的四周都有高山環繞,而且海上還有遼東和山東兩個半島可以形成的天然的屏障,是一個易守難攻的地方。再加上,北平離海洋也比較近,對于以后發展海上貿易也非常重要。
經過大家一番討論,這兩個地方都是既有優點又有缺點,所以毛主席也陷入了兩難的境地。因為這是為了新中國選擇首都,容不得一點忽視,所要考慮的因素更是方方面面的。稍有不慎,對于未來中國的發展都會造成很大的影響。
正當毛主席猶豫不決的時候,他遇見了自己的老戰友王稼祥。
王稼祥是一個非常有自我主見的人,而且他的每一個觀點都是經過深思熟慮之后的結果。所以在毛主席提出他目前所面臨的困惑時,他也很直接的給出了他的意見。
他先是分析了其他幾個城市的缺點,然后堅定的選擇了北平。他說,北平從地理位置上來說在中國的中心,在各方面的調度上來說會更加便利。而且在經濟發展和文化發展也更加有優勢,這樣相當于為中國未來的發展打下了基礎。
在王稼祥的一番分析下,毛主席最終確定了選擇在北平建都,而且改名為北京。隨著開國大典在北京的召開,新中國正式迎來了新的發展。而時間也證明,毛主席的選擇是非常正確的。因為現在的北京各方面的發展都是名列前茅,特別是政治方面更是讓很多國家都為之感到震驚。
中國的每一個發展都來之不易,所以我們更應該珍惜現在所擁有的一切。更重要的是,我們要要為祖國的發展貢獻屬于自己的力量,這樣才能讓祖國發展得更加繁榮昌盛!
最后,由于平台規則,只有當您跟我有更多互動的時候,才會被認定為鐵粉。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點個「關注」,成為鐵粉后能第一時間收到文章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