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0年,清朝與英國的鴉片戰爭爆發,清王朝輸掉了這場戰爭,其后香港島被割讓給英國。近代香港黑幫的起源自此,幫眾也逐漸達到2萬余人。到19世紀末,香港成年華人的三人之一是幫會成員,黑幫勢力之大不可想象。
在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香港流行著「警察管黑幫,黑幫管治安」的說法。當時的總探長呂樂在六年的時間里大肆收受賄賂,金額之大有5億探長的稱號。
在所有人看來,黑幫就是無法無天的歹徒。確實,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是香港黑道的黃金時期,新義安、和安樂等50余個幫會活躍在寸土寸金的香港,各種見不得光的勾當下瘋狂發展。
但是持續了約20年后,廉政公署成立,失去了保護的香港黑幫一時陷入困境,收入驟減。但是并沒有因為收入的減少,幫會成員就做鳥獸散。相比于錢財,傳統的江湖幫會更為人樂道的是義氣。
除了一開始入幫時的關公刀拍背、斬雞頭、誓幫規,寓意忠義于幫會,對于幫內的兄弟也要有求必應,凝聚力很是可觀。
此外,幫會大多還沿用著清朝天地會的幫規,等級森嚴,一般主要有6個等級:龍頭、二路元帥、雙紅花棍、白紙扇、草鞋、49仔,像我們在電影里看到上竄下跳的多是49仔,而一旦與別的幫派發生爭執,雙紅花棍作為幫會的金牌,為幫會就會帶隊大打出手。而二路元帥就是每個幫會的扛把子,須臾間指揮千軍萬馬……
這些層級只是幫會存在的表象,內在的運轉主要在于一個字「義」。因此字得以團結眾人共謀生存。反之,一旦做出了黑吃黑,出賣兄弟等背義之事,幫內對犯事者從不手軟。
九十年代末到二十世紀初,香港黑幫勢力更加趨于衰落,別說幫派成員,就連自稱黑幫鬧事者也將被扭送警局。所以很多黑幫成員被迫紛紛轉行其他行當,古惑仔系列的電影就出自黑幫背景之手,有情有義真實演繹了那段崢嶸歲月。記憶中的台詞,耳熟能詳:出來混,遲早要還的!
混社會之風也在當時的青年中風靡一時。這種打打殺殺所演繹的至今回味,卻仍舊戳人痛點:
兄弟是做一輩子的!我相信我的兄弟是做錯事、不是做壞事。我扛!
這個世界要想做成事需要三樣東西,第一,鈔票,第二,鈔票,第三,還是鈔票!
有錯就要認!挨打就立正!
年輕就要氣盛,辦事要夠狠,低頭要勇氣,抬頭要實力!
有人說:古惑仔才是我們一代人曾經的江湖夢。
也有人說:世道真正變壞是從古惑仔不再流行開始的。
不想承認,卻不得不承認的是——
在軟蛋當道,鮮肉橫行、偽娘爬滿屏的現在,香港的黑幫文化、情義歲月,早就褪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