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家家有貓熊就算了,連陜西都開始「發」大貓熊了?
9月21日,陜西周至縣有村民就從自家的棚子里,「挖」出了一只呼呼大睡的野生大貓熊,縮成一個球,看到來人也不跑,反而只是把臉埋了起來。
家里出現大貓熊肯定是討人喜歡的,但是村民說前一天晚上它就已經來自己家睡覺了,喂它東西也不吃,好像有點不對勁。
雖然可愛,但它的反應還是讓人懷疑,這是在向人類「求救」嗎?
這只大貓熊的反常其實很明顯,因為它居然在地面上睡覺了。
別看大貓熊體型笨重,人家可是一名「睡覺高手」。
由于大貓熊的腸道短而直,為了獲得足夠的能量,它每天需要消耗約14公斤的食物,所以我們經常看到這些大貓熊總是在不斷地啃竹子。
然而,由于竹子所含的營養成分極其匱乏,并不能夠滿足這些貓熊的大胃口。因此它們不得不進化自己的生活習性來保持自身熱量的運轉。
為了降低消耗能量成本,這些大貓熊甲狀腺的荷爾蒙水平活動很低,這讓它們保持了久坐不動的習慣,甚至還能出現一邊進食一邊入睡的奇象。
所以我們常常能在動物園看到大貓熊以千奇百怪的姿勢入睡的場景:它們有的剛吃好就直接趴著睡;有的想爬樹,但爬著爬著卻貼在樹干上睡著了;有的干脆直接掛在兩根樹枝間睡覺,全然不顧這樣的睡姿是否舒服......
甚至有一些探險家在四川臥龍徒步時,發現有一只大約7、8個月大的野生貓熊在樹枝上緩緩移動,隨后便趴在了樹枝末端入睡。并不在意這樣的睡法是否危險,也不管旁邊的人,引得探險家嘖嘖稱奇,可謂是霸氣十足。
然而,大貓熊睡覺的姿勢也和它們的生活環境有著密切的聯系。
一般情況下,大貓熊幼仔喜歡在高處平台休息,因為這讓它們感到有安全感。
而且大貓熊幼仔在野外很容易遇到天敵,如虎、豹、狼、豺、亞洲黑熊、蟒蛇、野豬等等,在樹上能讓它們躲避天敵的捕殺。
同樣的在動物園,如果大貓熊被游客驚嚇到,它也會迅速爬上樹木暫時躲避「風險」。
在視訊中可以看到這個野生大貓熊直接就在村民的后院棚子里直接睡覺,說明它在這里感到安全,所以會放下警惕心在這里「休息」。
而它為什麼不爬到高處睡覺,很有可能真的身體出了問題。
不過,這只野生大貓熊是在躲避自然界中的天敵嗎,還是有它自己的道理?
有目擊者說,這只野生大貓熊在窩棚里躲避,狀態并不好,身上似乎還帶著傷口。
即使居民對其投喂南瓜、竹子和玉米等美食,它都沒有表現出任何進食的行為,像是沒有什麼好胃口。
在居民和警方的及時救助下,這只野生大貓熊得到了更進一步的觀察:這只大貓熊大約15歲左右,但體重卻只有正常大貓熊體重的一半;它的牙齒受到嚴重的磨損;右后腿有骨折的癥狀,且還未完全痊愈;膝關節有炎癥;腹腔有大量積水;疑似有肝臟損傷......
原來這只可憐的大貓熊真的是在向人類「求救」!
現在,這只野生大貓熊已被陜西省野生動物搶救中心接走,送往秦嶺貓熊研究中心進行進一步的治療。
此消息一出,這只野生大貓熊在網上獲得了一大批粉絲,大家都很希望這只大貓熊能夠早日恢復健康,回到它原來的家鄉自由玩耍。
同時,不少熱心網友也對這只大貓熊充滿擔心:按這受傷程度,它什麼時候才能回歸自然呢?
專家說,如果大貓熊要放歸于自然,就得具備在野外生活的能力。它們需要在陌生環境中了解如何獲取竹子,知道什麼時候、什麼地方有竹子、知道如何交友,也要對外界有一定的判斷能力,遇到危險要有能及時保護自己的能力。
另外,專家們也要對大貓熊進行寄生蟲評估,因為圈養和野外養的大貓熊狀態是不一樣的。
圈養后的大貓熊,因為有養護員能定期喂藥驅蟲,才能保持健康,而一旦適應這樣的生活狀態,到了野外反而會無法適應。
因此,對大貓熊的野外放歸活動要有著極其嚴格的要求。
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貓熊基地就在我國的四川大相嶺,總面積約4639平方公尺,集獸舍、野化訓練場和野化適應圈于一體。
「其中野化適應區占地約3000畝,」當地的工作人員說,「可以同時容納4只大貓熊野化放歸的過渡性訓練和2只大貓熊的野化放歸適應性訓練的需求。」
野外放歸大貓熊活動于2003年啟動,自2019年截止,野化放歸的大貓熊一共有11只,其中成功存活下來的有9只,分別是「瀘欣」「淘淘」「張想」「雪雪」「華姣」「華妍」「張夢」「映雪」「八喜」。
照顧野培大貓熊的「貓熊人」
有意思的是,并不是所有的大貓熊在接受相應的培訓后,能夠在放歸過程中存活下來。這不是因為它們在野外生存的能力不到位,而是因為它們是被當地野外的大貓熊排斥至死的。
今年1月初,專家找到了「瀘欣」貓熊的身影,它于2009年4月正式被放歸。根據影像資料,專家們發現它已經很好地融入了當地野生石棉大貓熊種群中。
而在這之前,不少放歸的大貓熊卻很少能生存下來。經過調查,原來這是和大貓熊的性別有關。
大貓熊是一種以雄性為中心的動物,每個族群里的雄性大貓熊相互之間是有血緣關系的,而雌性大貓熊大部分是外來的。因此如果遇到外來的雄性大貓熊,很有可能會讓原本的雄性大貓熊感到危機感,對這些陌生的「外來者」進行排斥及攻擊。
不過,后面也有成功例子:淘淘就是其中的一個例子。它是首個被母獸帶仔野化放歸的大貓熊。
「淘淘」于2012年10月11日放歸于大自然,最后于2017年12月28日被工作人員發現。經過檢查后,發現「淘淘」身體健康,在野外的生存狀況良好,甚至在后面還有了屬于自己的孩子。
「淘淘」的現身,證實了經過母獸帶仔野化培訓方法放歸自然的方法的成功,也創造了人工繁殖的大貓熊放歸野外的存活時間的最久紀錄。
有人說,既然放養大貓熊的過程這麼麻煩,而且稍有不慎甚至還會搭上性命。
為什麼不干脆直接對其在動物園進行圈養呢?反正每天都會有人特定對其進行照料喂養,根本就不用擔心生病挨餓的問題。
并不是這樣的,首先沒有一個物種想生活在「籠子」中,而且大貓熊原本就是自然界中的一部分,也是生態系統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天生就具備在野外生活的能力。
如果對其進行指導,這些大貓熊就會很快適應自然界的法則,還能增加物種的多樣性,對恢復自然有著無可比擬的重要作用。
對于網友們所擔心的問題,針對這些大貓熊在野外所遇到的各種危險,我們需要對其加強監護和研究,了解有關它們更多的情況,對癥下藥,讓它們更好地融入自然,融入別的大貓熊群體。
我們建立貓熊保護區,并不是要讓它們一輩子生活于此,更不代表我們可以對它們原來的生活環境進行破壞。
相反地,我們要保護環境,提升圈養大貓熊的野外生存能力,讓它們早日重歸家鄉。
參考文獻:【1】農百科 貓熊應不應該回歸大自然,為什麼保護貓熊是重要的【2】紅星新聞 首只母獸帶仔野化放歸大貓熊「淘淘」 放歸5年后回捕生存狀況良好【3】貓熊軼聞社 大貓熊淘淘,一只為野外而生的人工飼養大貓熊,現已成功放歸野外【4】川觀新聞 大相嶺放歸基地:野化放歸順利 三只大貓熊適應良好【5】一個農場 大貓熊野化放歸有幾只 野化放回大貓熊不包括【6】中國新聞網 「科學的溫度」圈養大貓熊如何進行野化放歸?【7】九派新聞 西安一野生大貓熊跑到村民家睡覺,厚畛子鎮政府:其背部有傷,已被救助中心接走治療【8】中國日報網 關于大貓熊,你不知道的冷知識【9】知乎 為什麼大貓熊看起來如此緩慢和昏昏欲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