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被譽為「黑幫大佬」專業的香港演員陳惠敏在深圳參加「婚宴」時被帶走,當時的「婚宴」被懷疑在舉行黑幫「升職」儀式,經媒體曝光后,全國一片嘩然,許多網友驚呼「原來陳惠敏真是黑社會老大」。
而后,陳惠敏接受《老友記》的專訪,他在鏡頭前不僅講述了自己江湖經歷,還透露了關于當年「劉嘉玲被綁架事件」和「李小龍」的一些鮮為人知的秘密。一時間,陳惠敏被視為「講道義、正派型的江湖大佬」。
在那幾年里,關于他的江湖事跡的文章和視訊更是層出不窮,因此陳惠敏由一位「老戲骨」搖身一變成為當時的「頂流」明星。
與此同時,另一批網友卻給陳惠敏送了一個「吹水敏」的綽號,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首先我們要了解「吹水」的真正含義,這個詞與「擺龍門陣」、「扯亂談」、「侃大山」的意思相近,一般形容一個人能說會道,侃侃而談,說話真假參半,夸大夸張,但其他人對此并不反感。在香港很多影視劇中,經常會用到「吹水」這個詞。
然而「吹水敏」這個外號,大約是出現于2016年陳惠敏接受《老友記》的專訪之后。由于陳惠敏公開表示,曾在八九十年代時期,整個尖沙咀都是自己說了算,想在此開酒吧、夜總會必須經過自己的同意…此番言論一出,有些網友表示「一條金巴利道,就讓你說成整個尖沙咀,吹水
!」相信大家一定看到過類似的評論。
另外,關于當年「劉嘉玲被綁架」一事,陳惠敏向媒體透露「那些照片是我拿回來還給梁朝偉的」。這句話,又被某些人認為陳惠敏是在吹水、說大話。
據知情人透露,當年是水房「高佬發」拿到照片,由于身份背景的原因,因此交給陳惠敏。不過,是不是陳惠敏主動找到「高佬發」幫忙呢?真相不得而知,但根據陳惠敏在香港演藝圈的口碑,應該有他的功勞。
原話是「腿有李小龍,拳有陳惠敏」,這個說法是有歷史背景的。70年代初期,李小龍應該是亞洲巨星級的功夫明星。同時期的陳惠敏則是蟬聯兩屆「東南亞散打冠軍」的拳王,因此二人在名氣上不分伯仲。那麼,在武術功夫方面,二人是否能夠相提并論呢?
1968年李小龍因《唐山大兄》這部電影而聲名大噪,成為當時最紅的華人功夫巨星,雖然當時的李小龍還未成為「武學宗師」、「綜合格斗之父」,但他通過研究中西方武術,總結出一套屬于自己的武術理論。
同年,陳惠敏已是尖沙咀14K的一個小頭目,而且在肥仔坤的舞廳天台上開設了「黑貓拳館」。刀光劍影、街頭打架對陳惠敏而言已是家常便飯。1971年前后,連續獲得兩屆東南亞散打冠軍,成為港澳台知名的拳王,就「實戰」經驗來說,陳惠敏一定比李小龍要豐富不少。
那麼二人對戰誰會勝出呢?陳惠敏在《老友記》中表示「我們沒打過,不知道誰會贏…」有人認為陳惠敏此言是在給自己「貼金」。但隨后陳惠敏在其他訪問中又表示「李小龍比我厲害很多」。
中國人有句俗話「文無第一,武無第二」,練武之人在綜合數據相同的情況,只有經過切磋才能決定勝負,因此陳惠敏的一些說法還是能夠站得住腳的,畢竟陳惠敏是有實實在在的「戰績」。
至于李小龍跟許多武打明星有過切磋,都說李小龍速度快。其實這種比試,通常都是李小龍先出手,當然會比對方快半拍。
以上兩方面,大概就是「吹水敏」這個外號的由來。那麼,陳惠敏到底有沒有夸張、吹牛呢?
14K大約是50年代正式被香港政府定性為「黑社會組織」,在香港具有一定的「知名度」。
60年代末期,陳惠敏在旺角一家潮州菜館,因救了「肥仔坤」一命而一夜成名。又跟隨二路元帥陳清華過澳門幫何鴻燊「平事」。
70年代奪得兩屆「散打冠軍」,此后陳惠敏加入電影圈,雖未大紅大紫,但也屢次擔當主演。
到了80年代,陳惠敏代表山口組兩次戰勝日本拳手。
20多年里靠一雙拳頭能名震「港澳台」江湖的人,如今也是鳳毛麟角。因此陳惠敏在訪問中表示「14K的招牌是我打響的,不然誰知道什麼14K呀。」
身為14K雙花紅棍的陳惠敏,除了與同門兄弟、各個字堆話事人之外,他還新義安、和勝和、水房等社團大佬都有著多年的交情。
在台灣,他的結拜兄弟李存果是洪門五圣山的龍頭,日本山口組、住吉組、黑龍會等大佬與他也是老朋友,因此陳惠敏的江湖地位是毋庸置疑的。
香港作家、編劇沈西城與陳惠敏是幾十年的好朋友,當談到陳惠敏時,他表示「敏哥的天賦是打架,對做生意似乎沒什麼興趣,也沒有那個天賦」。
所以根據陳惠敏的人生歷程來看,他的確是靠雙拳為自己打出了一片天空,雖然可能在身家方面不如一些與他同時代的江湖大佬,但綜合而言,給陳惠敏扣上一個「吹水敏」的外號,的確有失偏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