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點右上方的「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還能及時閱讀最新內容,感謝您的支持。
2023年7月1日凌晨,北京某路口發生一起交通事故。
后座乘客被送往醫院之后不治身亡,而前排司機只是受了輕傷。
正當大家默默為遇害者祈福時,更加令人震撼的消息傳來,經過調查發現。
那名去世的乘客是我國解放軍智能技術專家馮旸赫。
馮旸赫去世的消息讓無數人為之悲痛,正當國內為馮旸赫舉行哀悼會時,彼時外國媒體也大肆報道,他的去世將讓中國的軍事遭到重創。
隨著時代與科技的發展,人工智能頻繁地出現在人們的眼前。
不僅出現了智慧型手機,智能機器人,在軍事領域,人工智能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在大數據時代,軍事領域的人工智能可以迅速抓取數據,能夠快速獲取軍事情報。
不僅如此,在作戰方面,人工智能也發揮重要作用。
在作戰時,有時人腦無法快速推演出作戰計劃,不但耗費大量時間,還可能出錯。
在人工智能系統中輸入作戰方面的數據和信息,讓人工智能監控作戰軌跡,就能推演出合理的作戰計劃。
這不僅大大節省了時間,還能提高軍隊的戰斗力,減少失誤。
我國在20世紀90年代開始進入信息時代,那時美國等發達國家早已開始研究新型武器,各國也進入了智能化的軍事博弈時代。
為追趕時代,我國也開始了對人工智能的研究,深入研究人工智能在軍事領域方面的作用。
從那時起,國家開始大力培養智能軍用人工智能專家,馮旸赫便是其中一位。
1985年,馮旸赫出生于甘肅平涼的一個普通家庭。
在他十四歲那年,發生了兩件大事,一件是1999年5月8日美國無故對我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進行轟炸。
另一件事,第二天菲律賓也趁火打劫,將「馬德雷山號」坐灘我國南海領域的仁愛礁,試圖再次染指我南海領域。
當兩條消息接連傳到國內時,無數國人為此憤怒、抗議。
彼時的馮旸赫也感到十分憤怒,同時又感到深深地無力。
他想,如果我們的軍事實力領先世界,還會有人敢來欺負我們嗎?
過去百年的屈辱史曾告訴我們,弱國無外交,落后就要挨打。
就這樣,馮旸赫心里埋下了一個要為國防事業奮斗的種子。
從那以后,馮旸赫更加刻苦地學習,他成了學校里最努力的那個人。
2003年9月,馮旸赫成功進入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學技術大學,開始學習指揮自動化工程專業。
馮旸赫學習的指揮自動化是在軍隊指揮體系中融合現代電子科學技術和軍事理論。
以此來實現作戰信息采集、傳遞、處理自動化和決策方法科學化的目的,這是一種高效指揮部隊和武器實施的重要手段。
在那之前,我國的軍隊指揮體系還沒有太多成就。
進入大學后,馮旸赫接觸到更多的先進技術,也對我國的國防力量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但是越了解,他越覺得應該學習新的技術和理念。
于是在2011年,他赴美國哈佛大學統計系、愛荷華大學高性能計算實驗室學習深造,并任助理研究。
學習期間,馮旸赫掌握了國外的先進技術和理念,與國內智能軍事領域做對比,他有了新的研究。
每年我國出國的人數都很多,有些是出國深造,有些是出國定居。
有一些人,在見識到國外的風景后就不愿再回來,更有一些人會被境外勢力所迷惑,從此在國外為他們所服務。
但馮旸赫始終記得自己心中的那顆種子,兩年后,馮旸赫從美國回來了。
不僅如此,他還帶回來一些成熟的數據和研究成果,幫助我國進行智能化軍事發展。
2014年6月,馮旸赫獲得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技大學博士學位,后留校任教并且兼任博士生導師。
在馮旸赫從美國回來之后,他不僅帶回來先進的技術和理念,還組建了一支團隊,潛心研究國家智能軍事事業。
他的團隊主要針對目前復雜的國際形勢和復雜的對抗環境,解決作戰中的智能決策問題,提高我國軍事作戰效率。
對此,他們提出了構建兵棋推演環境中輔助決策的「最強大腦」——「戰顱」。
什麼是「戰顱」呢?
簡單來說,這是人工智能技術和軍事作戰聯合起來,并且在這個理論基礎上支撐部隊聯合作戰要求的一套指揮系統。
在作戰時,這個系統可以結合人工智能技術精準地制作合理的軍事作戰計劃,大大提高了作戰效率。
因為,在戰場上,時間就是生命,有時軍事專家們沒法快速推演出合理的作戰計劃。
然而,「戰顱」系統就解決了兵棋推演中的對軍事專家過于依賴,信息檢索弱,作戰計劃臨時調整難等問題。
并且還規避了人腦計算時會出現的錯誤風險。
2015年,在他的帶領下「戰顱」一代的成功的研發是我國智能軍事領域的一次重大突破。
與此同時,馮旸赫團隊研究的「戰顱」系統不僅提高我軍作戰精確度,還激發了我國多種兵種的作戰潛力。
大大提高了我國的軍事實力和軍隊的戰斗力,推動了我國智能化軍事事業的發展。
不僅如此,馮旸赫還多次參加過各種重點工程和重點項目,并在其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在學術方面,馮旸赫也成就頗多,不僅是博士生導師,還多次獲獎,發表過60多篇論文。
并且出版好幾部著作,填補了學術界中的指揮自動化方面的空白。
在馮旸赫團隊的帶領下,在開拓智能軍事博弈領域的進程中我國終于邁出了一大步。
并且在他們研究的「戰顱」一代出世之后,無數國人為此振奮,因為大家都知道這意味著什麼。
而不過幾年,2022年他帶領團隊再次推出了「戰顱」二代。
這代表著以后我國的軍事實力會越來越強,國家的軍事事業發展會越來越快。
然而,2023年就在人民期待馮旸赫團隊將在帶給我們什麼樣的軍事驚喜時,卻等來了一個「噩耗」。
2023年7月11日,馮旸赫治喪工作小組發布了訃告,正式向社會宣布馮旸赫先生去世的消息。
這時人民才知道7月1日發生在北京某地凌晨的那場交通事故的逝者是馮旸赫。
上面寫著,馮旸赫同志在執行重大任務途中不幸犧牲,享年38歲。
他的離去讓所有人都感到悲痛和惋惜,馮旸赫不僅是軍事科技領域冉冉升起的新星,還是個不可多得的科技天才。
就連國外的媒體,也為這樣一位天才的離去而感到惋惜,外國媒體報道這件事時,說了這樣一句話:馮旸赫的離去會讓中國的軍事事業遭到重創。
確實,以馮旸赫的軍事才干,他的離去是我國未來軍事智能化研究上的一大損失。
然而,未來相信在更多猶如馮旸赫一樣的人的努力下,中國的軍事智能化研究將會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