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萬人研究:CT檢查或增加腫瘤風險?CT對人傷害有多大?真相來了
2023/11/14

「做什麼CT,浪費錢還有輻射!」

說話的陳大伯因為最近頻繁低燒,加上一吃就拉,被家人帶去醫院檢查,醫生問診后他才說最近肝的附件也有點痛。

因為常規檢查報告沒有顯示其他異常,醫生卻建議他再做一下增強CT,但他卻覺得一進來又抽血又驗尿的,還沒有顯示異常,現在還要再做CT,是不是今天不在這檢查出點什麼都走不了了?

結果才4個月后,陳大伯再次因為肝區疼痛被送院,但這次卻查出了肝癌晚期,對此他還堅持認為是當時CT的輻射導致。

生活中不少人對CT檢查很反感,覺得輻射大,會致癌,那麼CT到底對身體會有傷害嗎?

一、CT檢查到底是什麼?

CT其實是一個顯示斷層組織的成像技術,目前分為

平掃CT增強CT兩種,平掃CT主要是用于初次檢查和急性病變后的首要檢查項目。

增強CT主要用于檢查血液循環豐富的器官組織的病變情況,最大的區別就是增強CT需要用到碘造影劑才能觀察到血液循環情況,但要注意,碘造影劑使用前需要醫生評估有沒有過敏等不良反應。

一般普通流感并不需要做CT檢查,但如果病癥持續時間超過1周,有病情反復卻有明顯呼吸困難等情況,才考慮做CT檢查進行評估。還有高齡老人和有基礎疾病的人出現乏力、精神淡漠、食欲不佳等不適情況也需要及時做CT檢查。

二、90萬人數據顯示:CT輻射或致兒童血液腫瘤風險增加?

在需要做CT檢查時,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會不會傷害身體,不過有一點需要承認,

CT確實是有輻射的,而這主要受x線產生的電離輻射導致。

此前,權威醫學期刊《Nature Medicine》刊登的一項研究讓不少人陷入不安。巴西科學家通過近90萬人次的隨訪,發現在這7、8年時間里,隨著CT檢查次數增加,會影響所有類型血液腫瘤患病率。數據顯示,每增加一次CT掃描,患癌風險會增加43%

圖源自網絡

但是研究人員強調這不是為引起恐慌,而是提醒不要因為低輻射劑量就濫用CT檢測,而且也呼吁醫院在使用CT技術時需要注意劑量和次數

目前,我國臨床醫學所使用的電輻射線劑量,是完全在人體可承受范圍之內的。

醫院一般常規檢查的輻射劑量為2mSv-10mSv,而日常生活中輻射無處不在,吸煙、捷運安檢甚至建筑物中的水泥也有輻射,我國放射防護標準中規定每年接受輻射的上限是

20mSv,從事放射工作的人員要高些,上限為50mSv。

所以,一年1~2次的CT檢查是不會對人體造成嚴重傷害的,如果因為疾病診療需要增加檢查次數,需每次間隔一段時間再做檢查。

至于致癌這一說,理論上長時間高輻射量確實會增加患癌率,但是癌癥入侵不止和輻射有關,還受遺傳、環境、飲食、煙酒等因素影響。

其實,只要檢查次數、劑量在安全范圍內,且檢查方式妥當,在醫生建議下進行操作,基本傷害性不大。

三、CT檢查要注意什麼?這5類人并不適合做

雖然CT檢查單次作用人體危害性較小,但不準確使用依然可能造成不利影響,因此專家提醒CT檢查前要熟知一些注意事項。

1、提前熟知流程

比如要提前知悉檢查流程,以防不熟悉步驟,導致檢查時長拉長,風險累積加大。同時要注意的是,雖然CT檢查使用范圍廣,診斷結果較準確,但這幾類人不能做,如備孕的夫妻孕期、哺乳期的婦女、嬰幼兒等免疫力低的人、對碘對比劑過敏、腎肝功能不全、有甲狀腺疾病的人群。

2、檢查后降低風險

完成檢查后應該多喝水,建議喝水量達1500-2000ml,可以幫助體內造影劑的排泄。同時檢查完需要呆在休息區觀察30分鐘,一旦出現不適可以立即聯系工作人員救治。此外回家后多吃蜂蜜、胡蘿卜、橘子等食物可以幫助射線的代謝。

所以有必要進行CT檢查還是要及早進行,但要注意檢查前后的注意事項,按要求完成,注意檢查次數和身體承受情況,一般不用擔心致癌問題。


參考資料:[1]《CT檢查不能隨便做》.健康報.2023-03-27.[2]《有人做CT檢查會造影劑過敏》.健康時報.2016-07-15.[3]《做CT檢查前需注意這八點否則你的檢查可能白做了》.人民網.2019-06-14.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

「猴子」也長有翅膀?神秘的飛狐猴像風箏一樣,在叢林之間滑翔!
2023/11/20
長江禁漁初見成效,局部地區已魚群泛濫?十年禁漁是否還繼續?
2023/11/20
《高山》風波升級!退票率高,張校長被消費,本人表情無奈又痛苦
2023/11/20
煮活蝦,別水開后再下鍋,廚師教你6招,蝦肉又香又嫩,沒有腥味
2023/11/20
事件升級!烏爾善取關《封神》所有主創,網友:還能有第二部麼?
2023/11/20
羽絨服藏了4個小秘密,賣衣服的店員不會告訴你,學會了不被坑
2023/11/20
去蝦線,用牙簽就錯了,水產店老闆教我一招,一秒一個太快了
2023/11/20
舊手機充電頭別扔,放廚房太聰明,我也今天才清楚,看完回家找找
2023/11/20
布偶貓經常拉稀,是什麼原因導致的?附上解決辦法
2023/11/20
甲狀腺不好的人,牢記:需少碰「1蛋、3菜」,或能保護甲狀腺功能
2023/11/20
「墳旁有三物,子孫享富足」,都是哪「三物」,趕緊看一看有沒有
2023/11/20
102歲楊振寧跟嬌妻合影,他一臉嚴肅疑似不悅,47歲翁帆臉還稚嫩
2023/11/20
趙雅芝曬70歲生日照,終于肯坦然接受衰老了,沒美顏皺紋這麼真實
2023/11/20
烹飪技巧大揭秘:如何做出嫩滑可口的麻婆豆腐
2023/11/20
「狗尾巴草」是個寶,用它來煮水喝,或能幫助解決這4個常見問題
2023/11/20
老人年齡劃分新標準公布,超過多少算「老年人」?3件事別忘了做
2023/11/20
古人常說:「再餓莫吃墳前供,再累莫坐人肉凳」,人肉凳指的是啥?
2023/11/20
從你家狗的睡姿判斷它是否依賴你,都是「安全感」惹的禍
2023/11/20
網紅ABCD媽翻車風波升級!二姐三弟親吻,舉止曖昧,更多槽點被扒
2023/11/20
曝張東健妻子高小英偷稅3億!奢靡生活曝光,宋慧喬李敏鎬卷風波
2023/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