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提到北宋文學,我們首先想到的必定是蘇軾這個名字。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中期成為文壇領袖,是「宋四家」中的領頭人物。
他的詩詞文章廣為傳誦,書法畫作也堪稱一絕。但蘇軾其人,更讓后人稱道的是他樂觀豁達、認真生活的人生態度。今天,就讓我們走進蘇東坡的世界,嘗試解讀這個北宋最富趣味的文人。
號「鐵冠道人」的蘇軾,后人更熟悉他的名字「蘇東坡」。雖然他出生在四川眉山,卻自號「東坡居士」,與「仙」這個詞頻繁為伍。
要說起蘇軾為何與「仙」扯上關系,只因他在文學、書法、繪畫各方面都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堪稱全才。
1037年,27歲的蘇軾在進士考試中高中狀元,一舉成名。在王安石變法期間,蘇軾曾先后出任許多朝廷要職,后因反對王安石改革而遭貶謫,在杭州、湖州、廣州、惠州等地度過晚年。
然而,即使身在邊遠,蘇軾的文學造詣和藝術天分也絲毫不受影響。他一生創作了近5000首詞和詩,并留下大量文章、書信。
他的詩詞以詞藻華麗、意境空靈著稱,《水調歌頭》《念奴嬌•赤壁懷古》等都是千古絕唱。書法上,他率先提出「有法度而不滯法度」的主張,將楷、行、草三書融為一體,開創獨樹一幟的「蘇體」,對后世書法影響極深。此外,他還以擅長畫梅、竹、石等而聞名畫壇。
在這漫長的一生里,蘇軾幾乎已到達「詩仙」的境界。
或許,正是他樂觀豁達的性格和博大的胸懷,成就了他卓爾不群的文學成就。
提起蘇軾,不得不說的還有他的妹妹——蘇小妹。蘇小妹也是才女一枚,從小便聰慧過人。她曾與蘇軾有許多幽默生動的互動,兩人你來我往,才華橫溢。
一次,蘇軾調侃蘇小妹額頭高,寫了一首《蘇小妹》打油詩打趣她:「未出堂前三五步,額頭先到畫堂前,幾回拭淚深難到,留得汪汪兩道泉。」意思是說蘇小妹的額頭那麼高,走到畫堂前都看不見她的臉了,只剩兩汪眼淚在額頭上。
每日這樣打趣道,可見蘇小妹的額頭當真引人注目。不過,蘇小妹也毫不示弱,立刻回了句:「去年一滴相思淚,今年方流到嘴邊。」借淚水緩流隱喻身高之短,諷刺兄長身材瘦長。
從這番互動中,我們不難發現,蘇氏兄妹都富有機智與幽默感,每日笑談中都在展現自己的才華。
蘇小妹雖然未如兄長那麼出名,但也頗有文采,曾與蘇軾相約做文章,還為他的詩配樂。兄妹兩人各擅文學,常能激發彼此的靈感,這種睿智幽默的氛圍也啟發了蘇軾的創作。
除了文學,蘇軾似乎與「美食」二字也頗有緣分。他一生周游列國,嘗遍天下美味。
許多地方的特色美食都為他所發掘、增藝,其中最有名的便是「東坡肉」了。
1079年,蘇軾任職徐州知州期間,曾率領民工修建水利,深受百姓愛戴。百姓們集資買肉向他贈送,表達謝意。
蘇軾將這種「回贈肉」改良入菜,加上自己的烹飪技巧,做出色香味俱全的紅燒肉,深受歡迎。從此,「回贈肉」便成了徐州一絕。
後來蘇軾被貶黃州,又將這道菜帶到當地,人稱「東坡肉」。貶謫在外,他笑言這里的豬肉便宜得像泥土,自己只消早晚打兩碗,便可吃得飽飽的,再無其他煩惱。從中可見蘇軾的樂天知命和對美食的執著追求。
除了東坡肉,蘇軾還發明了「東坡醋」等多種菜式。在杭州任職時,當地百姓也曾送肉向他致謝修建水利之功。
這成就了另一道名菜「杏花雞」。種種美食造詣,令蘇東坡也被后人尊為「美食家」。
在蘇軾的詩詞中,我們可以切身感受到他樂天知命、開懷自在的人生態度。
蘇軾一生奔波,曾多次遭貶謫,身處逆境,但他從未有過太多怨言。《水調歌頭》中他寫道:「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意思是說,別離合聚本就是人生常事,不應懷有怨恨,只盼未來能常相見。這充分反映出他豁達的性格。
在《題西林壁》中,蘇軾又云:「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意思是,站在山的不同位置,看到的景色千變萬化,只有跳出固有的視角,才能看清事物的本來面目。這預示著他高遠的人生態度。
晚年居于惠州東坡,每日微醺賞花,筆耕不輟,可謂「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在美景之中,蘇軾的心境達到空靈澄遠之境,洞悉人生之理,又何須深恨舊怨?
歸納蘇軾的一生,我們發現他既是一位才華橫溢的大文豪,又是一個心存樂觀、灑脫看世界的美食家、美學家。900多年過去,每當我們翻開他的詩文,仍能感受到他生動幽默的性格和開闊的心胸。
蘇東坡沒有在意榮辱得失,只是在每個風風雨雨的歲月里盡情欣賞人生之美好,留下千古絕唱。
當你問我北宋最牛的人是誰,我只想說——蘇東坡!他用一生詮釋了什麼是高山流水般的豁達性情,也讓我們看到一個真正快意江湖的文人應有的打開恬淡的人生,一笑置之的人生態度。
蘇東坡,這個讓后人津津樂道的名字,其人其事,至今仍教人向往。文采、情懷、胸襟,這些美好的品質構成了一個快意恬淡的蘇東坡。當我們走在人生的風雨路上,也許偶爾想起他,就能好一點。一個開朗樂天的心,永遠是寶貴的財富。
蘇軾是北宋最富趣味和人生智慧的文人,他的詩詞傳神達意,美食入心入口。盡管經歷了人生坎坷,但他始終保持樂觀積極的心態,用才華闡釋生活的美好,給后人留下深刻啟迪。
這就是蘇東坡獨特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