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影壇,有許多我們熟悉的明星。
他們作為香港娛樂圈的「頂流」,都有屬于自己的稱號。
比如周星馳被稱為「星爺」、周潤發被稱為「發哥」、張國榮被稱為「哥哥」、謝賢被稱為「四哥」。
除了男藝人之外,香港還有四大「姑」字輩女星。
比如「紅姑」鐘楚紅、「梅姑」梅豔芳、「三姑」吳君如、「藍姑」藍潔瑛。
除了以上「姑」、「爺」、「哥」字輩的明星外,還有十幾位「叔」字輩大咖。
他們的影響力和實力都不容小覷。
今天我們一起來扒一下這些「叔」字輩大咖都是誰?
邵逸夫(六叔)
邵逸夫1907年,出生于上海,祖籍浙江!
他兄弟姐妹眾多,因為在家排行老六,後來就得了「六叔」的名號。
邵逸夫是一個富二代,他的父親是一個商人,經營顏料生意,頗有名望。
然而在亂世之中,父親去世,家道中落。
邵家幾個兄弟毅然決然的投入了電影這片新興行業。
1925年,邵逸夫大哥創辦了「天一影片」公司,擔任經理,其他幾個兄弟則分管編劇和發行。
中學畢業後,邵逸夫也加入了「天一影業」,因為說的一口流利英語,被安排到新加坡發展市場。
新加坡的發展很順利。
但香港市場舉步維艱,1957年51歲的邵逸夫代替二哥到香港,成立了「邵氏兄弟影視公司」。
在「電懋(mao)」和「長城」兩大電影公司的夾擊下,「邵氏」不斷發展壯大。
邵逸夫精通電影中的任何工作。
不論是導演、製片、化妝,樣樣在行,他對電影的質量有著近乎偏執的追求。
影片結尾的那句「邵氏出品,必屬精品」,尤其深入人心。
在邵氏的巔峰時期,每週有超過200萬觀眾,觀看邵氏電影。
邵逸夫也因此被稱為「亞洲娛樂之王」!
1967年,60歲的邵逸夫創建了香港無線電視,也就是TVB,他的人生走進入新的輝煌。
TVB在邵逸夫的帶領下,好戲連台。
拍攝了《上海灘》《射雕英雄傳》《神雕俠侶》《鹿鼎記》等經典作品!
邵逸夫的一生,可以說是「生命不止,工作不息」。
他一生拍了一千多部電影和電視劇,是香港成就「東方好萊塢」的奠基人。
捧紅了數以千計的明星,包括「四大天王」、「五虎將」和一代代「港姐」。
1987年,邵氏宣佈停止生產電影。
2011年3月,邵逸夫將TVB股權賣給富豪陳國強,自此TVB跨越40多年的邵逸夫時代正式結束。
104歲的邵逸夫則退出江湖!
邵逸夫不僅是影壇大亨,還是一名慈善家,尤其是對教育和科技事業。
他捐贈的資金遍佈神州各地,全國許多大、中、小學都有他捐建的教學樓和圖書館。
即以他名字命名的「逸夫樓。」
2014年1月7日,邵逸夫在家中安詳去世,享年107歲!
王天林(天林叔)
王天林,1928年出生于上海。
少年時隨叔叔去了香港,從事電影行業。
王天林的首部影視作品《峨眉飛劍俠》,獲得了不俗的市場反應。
他導演的作品,題材和類型廣泛。
不論是歌舞片、愛情片、文藝片、悲情片,還是喜劇片都能輕鬆駕馭。
因此王天林還被人們叫做「王大仙。」
他執導拍攝的《陸小鳳》《蕭十一郎》《楚留香》《書劍恩仇錄》《射雕英雄傳》《神雕俠侶》《千王之王》等經典影片,奠定了他在無線的「金牌監製」地位。
王天林捧紅了許多天王巨星。
比如鄭少秋、汪明荃、周潤發、翁美玲等,大家所熟知的大導演杜琪峰,也是王天林一手提拔起來的。
王天林一生桃李無數,最讓他驕傲的,莫過于自己的兒子王晶。
在父親的影響和薰陶下,王晶也成為了香港影壇最成功的商業片導演之一。
2002年,香港「金紫荊獎」最具含金量的「終身成就獎」頒給王天林。
2010年王天林與世長辭,享年83歲
林正英(九叔)
林正英,1952年出生于香港。
他11歲跟著師傅粉菊花學習京劇,與陳龍、尊龍、羅家英為同門師兄弟。
17歲進入電影圈做龍虎武師。
林正英是李小龍最信任的武師,據說他不到場,李小龍寧願不開機。
他曾給李小龍的電影《唐山大兄》、《精武門》和《龍爭虎鬥》做過武術指導。
和李小龍合作的這段經歷,是林正英演藝生涯第一段高光時刻。
1973年,李小龍突然辭世。
林正英加入洪金寶的「洪家班」,並成為骨幹精英。
1985年,出道16年的林正英,第一次擔任男主角,憑藉一部靈幻喜劇電影《僵屍先生》紅遍整個香港和東南亞。
後來,林正英又主演了十幾部相同題材的電影,成為香港僵屍片的「一代宗師」。
因在影片中林正英扮演的僵屍道長,被稱為「九叔」,在戲外影迷們也親切的稱他為「英叔」或「九叔」
1997年林正英因為肝癌去世,享年45歲。
吳孟達(達叔)
吳孟達,1952年出生于福建。
7歲隨家人移居香港。
1973年,報考香港無線藝員培訓班,正式踏入影視行業。
1979年,憑藉出演《楚留香傳奇》中的「胡鐵花」一角,紅遍香港,影視資源接到手軟!
成名太早,年少膨脹。
吳孟達每天喝酒打牌,欠下了30萬港幣,一夜破產。
所有人都覺得他「爛泥扶不上牆。」
但在師友的勸導下,吳孟達改過自新,努力鑽研演技,蓄勢待發。
終于他遇到了搭檔周星馳。
兩人共同出演了《賭聖》《鹿鼎記》《破壞之王》《九品芝麻官》《少林足球》《大話西遊》《翹課威龍》等耳熟能詳的電影。
吳孟達和周星馳的喜劇電影,成為了一代人的青春,也是一代人的獨家記憶。
不論是大人物的錢權態勢,還是小人物的悲歡離合,吳孟達都演繹的淋漓盡致。
吳孟達從藝48年,傾其所有,獻給影視!
對于「達叔」而言,生命沒有配角,因為他一生都把配角當主角來演。
2021年達叔因肝癌去世,享年68歲
董驃(驃叔)
董驃,1933年出生于香港。
他從小生活在練馬世家,8歲騎馬,12歲練馬。
20歲成為香港首位職業騎師!
上世紀60年代後期,董驃開始在電視臺擔任賽馬主持人,主持風格以「脾氣火爆、言辭辛辣」著稱。
那句「我是董驃你不是,我講馬你一定要聽」,成了他的標誌性符號。
70年代末,董驃涉足影壇。
1991年,通過與梁小龍、黃元申主演武俠劇《大俠霍元甲》中的「霍恩第」一角,進入內地觀眾視線。
80年代中後期,董驃在成龍的電影《A計畫》和《員警故事》中飾演了愛耍官威的「驃叔」。
由于「驃叔」形象太過深入人心,這個稱呼也成了他的代名詞。
董驃和沈殿霞合作的《富貴逼人》系列,也讓他們二人成為了受人喜愛的「螢屏夫婦」。
2006年董驃因病去世,享年72歲
關海山(蝦叔)
關海山,1925年出生于廣州。
原名關銘覺,又名關寧,香港著名演員!
1976年,關海山加入香港無線電視,一生參演的影視劇作品高達300多部。
他飾演的武林高手形象深入人心。
比如《射雕英雄傳》中的「陸乘風」、《倚天屠龍記》中的「胡青牛」、《鹿鼎記》中的「鼇拜」。
關海山成名時,劉德華、吳孟達、張敏、邱淑貞等還是新人演員。
他一直提攜告誡這些後輩。
做人先做戲,勤力贏三分。
關海山一直被周星馳視為偶像,在《喜劇之王》裡,最重要的道具《演員的自我修養》就是來自關海山的《演技六講》。
在與成龍合作《A計畫》時,關海山身體瘦弱,彎腰弓似蝦,被成龍笑稱「蝦叔」。
因其形象生動,簡單好記,沿用至今。
2001年,關海山獲得了TVB的終身成就獎「萬千光輝演藝大獎」,這無疑是對他演技的最好肯定。
2006年關海山因病去世,享年82歲
駱應鈞(二叔)
駱應鈞,1953年出生于香港。
他最早加入邵氏拍電影,後來考入無線培訓班。
成為無線電視旗下藝人。
出道多年,駱應鈞拍過上百部作品,但他演的幾乎都是清一色的配角。
最為經典的角色就是張智霖版《神雕俠侶》和古天樂版《射雕英雄傳》中的「黃藥師」。
黃日華版《天龍八部》中的「慕容博」。
吳啟華版《倚天屠龍記》中的「謝遜」。
林家棟版《碧血劍》中的「李自成」。
雖然駱應鈞出演了這麼多經典角色,但奈何始終是「戲紅人不紅。」
駱應鈞曾在《流金歲月》中飾演二叔「于榮通」,因為形象太過深入人心,因此得了個「二叔」的稱號。
如今駱應鈞已經60多歲了,但依舊保持超高的曝光率,近年還參演了《破冰行動》。
石堅(堅叔)
石堅,1913年出生于廣東。
他自幼體弱多病,為了讓他強身健體,被父母送去學武。
石堅有出奇的武學天賦,用了9年時間學習了少林拳和螳螂拳。
1940年因懂化妝技巧進入演藝圈。
那個時候,許多人不願意演反派,唯獨石堅將演反派,進行到底,成了香港電影反派角色的「鼻祖。」
石堅還贏得了個「奸人堅」的綽號。
他出演過的反派有《射雕英雄傳》中的「裘千仞」、《如來神掌》中的「天殘腳」、《龍爭虎鬥》中的「韓先生」。
據說在《龍爭虎鬥》中,石堅一時不慎,沒收住力度,一拳將李小龍打到牙齦出血。
不過習武之人磕磕碰碰在所難免。
石堅在影視作品中給人留下了深刻的記憶,他的實力和演技也令人稱讚不已。
2009年石堅壽終正寢,享年96歲
曹達華(華叔)
曹達華,1915年出生于廣東。
上世紀三十年代,年僅15歲的曹達華加入影片公司當演員,從此開啟了他的演藝之路。
1949年是曹達華的事業巔峰時期。
那一年他主演了《七劍十三俠》《黃飛鴻》《逼虎跳牆》等影視作品。
曹達華是第一個在《射雕英雄傳》中飾演「郭靖」的演員。
他出演的《如來神掌》,被譽為香港最經典的武俠片之一。
曹達華演技了得,被譽為「影壇鐵漢。」
許多港星都是他的「迷弟」,比如劉德華、劉家良,他們見了曹達華也要恭恭敬敬叫一聲「華叔」。
在星爺的電影《翹課威龍》中,吳孟達飾演的重案組之虎「曹達華」,就是致敬的「華叔。」
2001年,曹達華獲得了「金紫荊獎」終身成就獎。
2007年曹達華因病去世,享年91歲
鮑方(鮑方叔)
鮑方,1922年出生于江西南昌。
鮑方原名鮑繼煥,人稱鮑方叔。
他的女兒是影后鮑起靜,兒子是攝影師鮑德熹。
1947年,鮑方法律系畢業後,到香港做了一名演員。
他還是一名導演,自導自演的《屈原》頗受好評,1980年參演了無線長劇《京華春夢》。
1983年,正式加入無線電視。
鮑方在TVB參演的電視劇,比較經典的是呂頌賢版《笑傲江湖》中的「風清揚」。
黃日華版《天龍八部》中的「掃地僧」。
1999年,鮑方在拍攝《茶是故鄉濃》時,中風入院,昏迷三個月。
同年,他獲得香港電影「金紫荊獎」終身成就獎,之後退休。
2006年鮑方因病去世,享年84歲
黃霑(霑叔)
黃霑,1941年出生于廣東。
他與金庸、蔡瀾、倪匡並稱為「香港四大才子。」
黃霑從演員、編劇、配樂到導演,無一不能勝任,樣樣手到擒來。
《滄海一聲笑》、《忘記他》、《倚天屠龍記》、《上海灘》、《世間始終你好》、《我的中國心》……這些膾炙人口的歌曲,都是出自黃霑之手。
黃霑還非常喜愛演戲。
他在周星馳版的電影《唐伯虎點秋香》中的「華太師」一角,就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除此之外,在電影《翹課威龍》中,黃霑也客串了一個角色,演技可圈可點。
2004年黃霑因病去世,享年63歲
張瑛(十四叔)
張瑛,1919年出生于香港。
他家族丁旺,因排行十四,而被稱為「十四叔。」
張瑛的父親是一位藥材商人,但張瑛不喜歡經商,倒是醉心表演。
18歲時,他加入一家電影公司,出演了自己的首部作品《夜明珠》,他外形清俊,十分上鏡。
在上世紀30至60年代,張瑛主演了300多部粵語片,人稱「電影皇帝」,與吳楚帆、張活游、李清被譽為「粵語片四大小生。」
李小龍當電影童星的時候,張瑛是主角。
張瑛演技出眾,形象多變,飾演的角色亦正亦邪,很受觀眾喜愛。
他參演的電視劇有《人之初》《天蠶變》《鐵膽英雄》《三國春秋》等。
在香港電影界,張瑛不僅是名望頗高的前輩,也是被後輩們尊敬喜愛的長輩。
他是萬梓良的乾爹,也是周星馳的偶像。
在周星馳的電影《喜劇之王》中,就曾出現過張瑛的海報。
1984年張瑛中風去世,享年65歲
鮑漢琳(鮑叔)
鮑漢琳,1915年初生于香港。
上世紀60年代進入香港娛樂圈,出演了一些電視劇,比如《隋唐風雲》《秦始皇》《成吉思汗》等。
80年代末涉足電影。
最為令人熟知的角色是《賭神》《賭俠》《賭神2》中飾演的賭魔「陳金城」一角。
「陳金城」算的上是一代千王,不僅賭術高超,且老奸巨猾,與周潤發飾演的賭神「高進」有一場精彩對決。
另外鮑漢琳還在《打工皇帝》中飾演王祖賢的父親,在《整蠱專家》中飾演關之琳的父親。
當然了,鮑漢琳塑造的角色還有很多。
比如《至尊三十六計之偷天換日》中的「法官」、《豪門夜宴》中的蓮蓉包阿貝。
都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007年鮑叔在英國倫敦逝世,享年91歲
總結
上述13位香港「叔」字輩大咖,已經有12位不在了。
21世紀被許多網友稱為,經典消逝的一個世紀,因為很多當年的經典配角都漸漸離世。
留給觀眾諸多傷感。
人生如夢,歲月無情,年華似水匆匆一瞥,多少歲月輕描淡寫。
許多人都願意停留在歲月中,這樣就可以停留在那個美好的時代。
但不管我們跨越多少年代,當我們回憶起那些老電影時,總會記得那些經典角色。
不論是主角,還是配角,他們永遠留在我們觀眾心裡,恍惚中,時光不老,我們不散!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