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第一代賊王,是葉繼歡、張子強等人的前輩人物,在當年更被稱為「十大寇」之首。
他惡事做盡、行事兇殘,視人命如草芥,在他25歲入獄后,他的事跡被拍成了電影。
他就是「大圈幫」的「沙梨仔」,張世雄。
說起香港賊王,大家可能會想起葉繼歡、張子強及季炳雄。但事實上,香港開埠以來首位賊王的名號卻是綽號「沙梨仔」的張世雄所有。
張世雄于1959年出生,綽號「沙梨仔」,他在香港犯下累累重案,不僅被稱為「賊王」,還被認定是「十大寇」之首。
80年代,張世雄伙同「細細個」黃志明以及黃志堅兄弟等人偷渡到香港,成了「大圈幫」的一員,專做「大茶飯」生意。
「大圈幫」在許多黑幫電影中相比都聽過,但與「新義安」、「14K」、「和勝和」等知名的黑幫社團相比較,「大圈幫」實際上并不能算是一個社團。
從30年代開始,由于戰亂等不安定因素,大陸掀起了一陣長久的「逃港潮」。
起初是許多有錢有勢的人跑過來扎根,如上海的大流氓杜月笙就曾逃到香港避難。后來有錢的、沒錢的都跟風往香港跑了,畢竟就當時的生存環境來說,香港是相對穩定一點的。
圖:杜月笙
并且在那個年代到香港是可以自由出入的,也基于這個條件,導致了越來越多的難民涌入,直到1974年才開始有了限制。
由于難民實在太多了,造成了不小的壓力,在1974年11月份到1980年10月這幾年間,港英對這些「難民」實施了「抵壘政策」。
「抵壘」其實就是棒球場里「上壘」的意思,只要球員及時上壘,就不會出局。這個「抵壘政策」亦是如此,偷渡客只要在邊境不被抓,能成功跑到市中心就能住下來;如果在邊境被抓了就會被遣返。
偷渡留下來的人多數會找個工作、做一份事業謀生,比如在旺角等地當個肉菜販子。但也有一部分人著急發財,作風出格,走上犯罪的道路。
這部分人來自五湖四海,常常是幾十人甚至是十幾人就組隊抱團,四處為惡。這部分從大陸到港作惡多端的人,在當地便被統稱為「大圈仔」、「大圈幫」。
「大圈幫」雖然人員組織松散,比起「和勝和」、「新義安」、「14K」等動不動就數萬人的大社團在人數上并不占優勢,但做的事情卻比這些社團狠辣得多。
許多「大圈」會來到香港謀生,多是在內地窮得沒飯吃的人,也許是因為這點,每當「大圈仔」在與人搏斗時,往往會爆發出一股狠勁與對手硬鋼,畢竟本身就是窮苦人家出身,打不贏也活不下去了,打贏了還有一線生機。
「大圈幫」能以少勝多、令人聞風喪膽,用「光腳的不怕穿鞋的」這詞來形容再適合不過了。
而「大茶飯」在粵語里原本是指貧窮人家在酒席上的吃食,因為平常的日子是不會吃酒席的,有好事才會擺酒,所以「大茶飯」常會用來形容油水豐厚的事。
后來就以「油水豐厚」延伸成「做大買賣」的意思,慢慢地就成了黑話,成了「打劫、勒索」等犯罪勾當的代名詞。
「沙梨仔」張世雄一伙人中,張世雄最擅長規劃行事策略,每次行動都不是盲目的,他會先踩點再做計劃,每次行動都會有多套方案作為配套,甚至能具體到哪個時間車在什麼地方,哪個時間人在什麼地方,遇到了什麼樣的情況,以哪套計劃方案來應對,他都有安排。
真是:「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
而張世雄能被稱為「賊王」,與他的合伙人「細細個」黃志明也算是密不可分的。黃志明是個只有一米六的矮個子,也因為矮小,被稱為「細細個」(小個子),但他卻是張世雄一伙人中重要的「兵工廠」,。
他有渠道能帶著「黑星」進來,并且還懂得改裝,甚至還會自己制造「花生米」,這讓當時的阿sir很頭疼。在80年至81年短短兩年間,他已經涉案十余起了,還曾與阿sir在街頭交火。
要知道,當年江湖火并最多就是牛肉刀、殺豬刀等冷兵器,張世雄這伙人帶著「黑星」著實就是開了掛了。
1982年5月6號,23歲的張世雄與黃志明一伙人各個手持「黑星」,沖進油麻地廣東道,打劫「榮興祥玉器」市場,搶走價值兩百二十萬元的珠寶玉器,玉器店老板鄧光華因阻止這幫匪徒,當場吃了幾顆「花生米」,命喪黃泉。
同年的10月8號,張世雄一伙人再一次手持「黑星」展開行動,沖進尖沙咀新世界中心的「謝瑞麟金行」,掠奪一百一十萬的金子。
要知道,當年的幾百萬跟現在可不是一個量級的,當年可以在香港買下好多房產了,普通人已經是夠吃一輩子的了。
按電影里的臺詞應該是:「做完這次我就收手了」,可張世雄并沒有收手的意思,再一次出手。
1983年6月27號,消失大半年的張世雄再一次現身,洗劫尖沙咀美麗華酒店商場里的「景福珠寶金行」,搶走價值一百六十四萬的金銀首飾。可怕的是,這次行動他發射了四顆「花生米」,兩顆是用來嚇人的,另外兩顆進了印巴保安的腦袋,當場就找閻王爺報道。
所幸的是這一次阿sir準備十分充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在一周內就將案子破了。
1984年6月份,不可一世的張世雄被控誤殺以及搶劫的罪名成立,被判入獄十五年。
雖然至今已是出獄了,但正值青春年華的25歲被關進去,出來的時候已經是40歲的中年人,這樣的人生還有什麼意義。
核心人物黃志明在當時也跟著一起入獄,在獄中認識到了因扒竊被捕的季炳雄。
季炳雄在獄中拜在黃志明的門下,并且對黃志明這個師傅言聽計從,江湖上稱其師徒為「雙鬼拍門」。
季炳雄更是成了后期的另一個「賊王」。當然,做這行的傷天害理,沒一個有好下場,黃志明出獄后仍舊沒有悔改,在2002年7月30日搜捕季炳雄的行動中,黃志明再一次被捕,這輩子也算是到頭了。
在當時頗為轟動,著名導演麥當雄也趁機蹭了熱度,在張世雄被捕的一年后,《省港旗兵》上映,片中林威飾演的「大東」便是影射張世雄,麥當雄也因為此片斬獲許多獎項。
在第一部電影中除了主演林威之外,為了使電影看起來更逼真,其他配角多真的是「大圈幫」里的人,雖然演技不怎麼樣,但卻很真實,著實是用心良苦。
由于電影口碑極佳,這個系列前后拍了4部,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看一下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