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了那麼多的香港幫派事蹟和人物,今天小編星空帶大家捋捋臺灣幫派的往事。臺灣,有三大幫派,分別是四海幫、竹聯幫、天道盟。而臺灣幫派的興衰史以及為何要分「外省掛」和「本省掛」還要從1945年開始講起。(外省掛和本省掛就是外省幫派和本省幫派之意)
1、四海幫
1945年,隨著美國從天而降的「兩招掌法」,日本宣佈戰敗並撤出臺灣。但此時的臺灣已經被日本侵佔了50年之久,所以當時投靠日本成長起來的本土幫派並沒有隨著日本的撤出而消亡,只是沒了往日的囂張氣焰。
由于日本投降,國民黨軍第六十二軍和七十軍赴台接收臺灣。這時候,本地的土著一看來的軍隊,好傢伙,破衣嘍搜,歪歪擰擰。那腳趾頭都從鞋裡頂出來了,哪有一點軍人的樣子,跟之前的日軍根本不可同日而語,更與人民心目中勝利者的形象天差地別。老百姓尚且如此,就別說當時的本土幫派了。那真是打心裡一萬個看不上啊!要說這事也不能怪國民軍,畢竟那時候戰爭激烈,能湊上一身看上去還不錯的行頭,就已經很好了。
同時,臺灣的老百姓已經在這50年來,被日本人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在心裡難免會產生很大的抵觸情緒。這就像啥呢,之前一直是有錢人家的兒子,雖說不能跟親生的比,但好歹也是個不愁吃喝啊。這傢伙突然來了一個破衣嘍搜的說是你爹,這擱正常人心理多少會有些難以接受。
話說回來了,這兒子看不起爹,老子還看不上兒子呢。此時的國民政府看臺灣也是沒啥好印象。為啥?這人都是互相的,你看不上我,那我憑啥就能看上你呢?我還覺得你一身的臭毛病,得治!于是就處于一種誰都看不上誰的狀態,隨著時間的積累,矛盾日漸激化,就引發了著名的「臺灣二二八事件」
1947年2月27日,國民黨警員在臺北打傷煙販,這就使本就處于爆發臨界的群眾接受不了了,而當地幫派一看,打從你國民軍來到臺灣,我們的日子也是老太太吃咸鹽兒,一天兒不如一天兒啊,于是煽動群眾于2月28日,遊行情願。國民黨當局一看,我去,還反了你們了。于是並沒有用溫和的態度解決此事,而是直接從內地調集軍隊鎮壓。民眾從圍攻行政辦公地,到攻擊「外省人」。這就更加激化了矛盾,從而爆發了大規模的武裝暴動。這也是日後臺灣黑幫分為「本省掛」和「外省掛」的因素之一。
1949年,三百萬國民軍和大陸人士湧入臺灣,為了給予國軍及家屬們妥當的棲身之所,因而廣設「眷村」。眷村也就是國民黨家眷之村。但大部分人都不清楚,其實「眷村」同時也是讓臺灣幫派歷史進入新篇章的推手。而由于外省人一夜之間徹底成為了臺灣的統治者,並且在其他方面更是擠壓著「土著」的生存空間,所以本土和外省之爭不但沒有平息,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勢。
1954年,臺灣大學的學生馮祖語為了不受本省土著人民的欺負,夥同43個都是出身于「眷村」的同學、朋友,成立了一個幫派:四海幫。取四海之內皆兄弟之意。這有點像我們現在大學宿舍,都老大老二的叫著,只是他們人比較多,整出來40多人。而這44人家裡的老子啊,爺爺啊啥的都是跟著國民軍入駐臺灣的。也就是咱們現在說的「官二、三代」。因為有著相近的生活習性和文化基礎,所以四海幫上下非常團結。
四海幫起初規模並不大,只是在西門町車站附近活動,但隨著本土土著與外省人的矛盾激化,再加上四海幫的核心成員有都是都是有知識有文化地人,所以在他們的運作下,很快也就成了臺灣最大的「外省掛」之一。
在他們看來,那些本土土著幫派,既沒知識又沒背景,就是憑著是「本地人」橫行霸道。
你橫行霸道也就算了,還沒事總揍我,那我就不能忍了。于是才成立四海幫對抗本地勢力。大家都看過血色浪漫吧?有點類似于當年四九城裡大院兒子弟與平民子弟之間的矛盾,屬于階級理念不同。
2、竹聯幫
竹聯幫是由1953年成立的中和幫而來,而中和幫同樣是由眷村的子弟組成。1955年時幫主在一次毆鬥中殺死了一名其他幫派成員而被捕入獄。至于其中細節就不好深究了,按說一幫之主殺了個把人的,肯定有小弟出來抗啊。但中和幫偏偏就沒有,這點與小編之前寫的香港幫派有很大不同。
小編估計是不是因為那時候的中和幫還具有國軍傳統,還講究個「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所以自己犯事自己抗......但是說不通,說不通就不說了,反正幫主就是讓人給抓了,小弟沒管。
隨著幫主的入獄,幫派內部爭權,外部擠壓,中和幫就一分為三了,分別是萬字幫、三環幫以及部分核心元老的中和幫。
這勢力一分為三,實力也就一分為三了。幾個幫派帶頭人一看,這不行啊,這麼下去都得讓人吞併了。于是在1956年6月,以現有中和幫成員為首,在中和鄉竹林路召開了「第三次幫派大會」,商量對策。最後經過討論決定組成「竹林聯盟」。而為了以示對老幫主的尊重(通過上述內容,小編是一點也沒看見他們對幫主的尊重啊),大家決定聯盟不設幫主,遇事三幫共同商議決策。這就是竹聯幫的由來。而這種聯盟形式直到20年後,才由陳啟禮終結。
陳啟禮也是竹聯幫真正意義上的第一代幫主。而作為臺灣教父的陳啟禮估計還沒有他的兒子在大陸小夥伴們心中的名氣大,他的兒子就是陳楚河。對,就是你知道的那個陳楚河。
3、天道盟
隨著臺灣的經濟的發展,四海幫以及竹聯幫難免會發生利益摩擦,在70、80年代,兩個幫派你來我往爭端迭起。這時候,臺灣的社會治安與當年的香港大同小異。
于是在1984年11月,臺灣當局宣佈開展「一清專案」,對當時主要的幫派及流氓進行掃蕩。于是就有一大批幫派分子被抓進監獄。而被抓的有1/3是竹聯幫的,1/3是四海幫的,還有1/3是當地土著的小幫派成員,或是社會閒散的小搓流氓分子。
那你想啊,這三分之一的小搓本土分子在裡頭,那基本上是沒有話語權的。竹聯幫不開心了,咋辦?打土著。四海幫鬱悶了,咋辦?還是打土著。這給這幫土著霍霍的呀。那簡直是生不如死啊。
不有這麼一句話嗎,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總挨揍的土著既不能加入竹聯幫,又不能加入四海幫。
因為這倆幫派就是為了霍霍他們土著建立的「外省掛」。咋辦?自己創立個幫派吧,就這樣,在獄裡總挨揍的土著們,于1986年結成聯盟,口號是:替天行道!!你看看這口號就知道了,這得讓人欺負成啥樣。直到1987年眾人紛紛出獄,才建立了真正的天道盟。
從此,臺灣幫派形成了竹聯幫、四海幫、天道盟三足鼎立之勢,在之後的爭鬥中,臺灣幫派也開啟了另一個時代。隨著臺灣幫派的成熟,隨後進入政商兩界,一部新的臺灣幫派史正式展開。
關于臺灣三大幫派簡史的故事就先講到這裡,喜歡的小夥伴關注一波,後續小編會細說每個幫派的人物及故事。感興趣也可以在留言區留下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