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給大家講講台灣除了竹聯幫與四海幫之外,另一個比較具有規模的外地掛幫派,飛鷹幫。
在小編前邊的文章中,跟大家都講過了外地掛的由來,大多是因為受到了本地掛以及在地人的欺負,這才聯合起來共同抗爭的學生團體。
飛鷹幫也不例外,幫眾也是由學生組成的,1965年,16歲的山東籍學生韓起翔,集結組織同樣在西門町常常遭到其他學生幫派欺壓的八名小伙伴,在臺北市一個辦公樓里(現在的西本愿寺)組成了幫派。
因為幾人是眷村子弟,同時父輩們有幾個是空軍出身,所以以老鷹為幫派命名,這就是飛鷹幫的由來。
并且幾人在身上紋出老鷹的刺青,入會成員也同樣如此。飛鷹幫效仿洪門組織,將堂口設立為旗主制,初期為五旗,分別是紅黃藍白黑。
紅色負責對外打斗及擴張地盤,黃色負責盜竊等搜集資金,藍色負責招人,白色屬于機動性隊伍,哪里需要哪里搬,黑色以恐嚇勒索為主。
經過三年的發展,1968年時,其幫派已經擴大至百人規模,并橫行于西門町一帶。
到了80年代,飛鷹幫由于成員的增加,又新設紫雷電鐵血豹等十旗分支機構,而內部業務結構也發生了變化,主要以經營賭場,放貸,暴力討債,調解糾紛等作為幫會收入的主要項目。
1981年飛鷹幫的大佬劉臺生受四海幫的陳永和的邀請,作為中間人出門協調王羽與劉偉民的糾紛,結果在雙方于法院開庭審理期間,劉臺生與麼麼黃少岑發生沖突,被竹聯幫成員于法院外砍殺多刀,震驚社會。
所以說啊,這調解糾紛的買賣風險也是很高的,錢不好賺。
1989年,飛鷹幫大佬王漢良與陳中民綁架當時台灣知名作家「光泰」勒索后,經媒體曝光,讓飛鷹幫名聲大噪。
使得台灣當局執行迅雷專案時,自然而然地將其劃入了「重點照顧」對象。其后王漢良與陳中民被捕,并判處無期徒刑,幫內部分成員紛紛出逃至港澳等地避禍。
1990年,在幫內大佬出逃期間,幫內的第二代幫主蔣佩廉接管飛鷹幫,在他的發展下,重新規劃了幫內的組織架構,分為龍木紫紅金五旗,將之前的產業也全部并且,從而企業化經營。
開始投入電子產業,并售賣制作一些盜版光盤,并且形成了盜版光盤的壟斷趨勢,同時涉足經營建筑、傳播、殯葬等行業。從而使飛鷹幫漸漸地與台灣當地各大幫派形成了良好的共存局面,因此利益上沒有太大的沖突了。
1997年,飛鷹幫同樣配合台灣當局實施了「幫派解散」,台灣這個97年的幫派解散大部分幫派都經歷過,然而只不過是自欺欺人的表面派罷了,僅僅是從地上轉入地下而已。
2000年后,飛鷹幫又開展新的業務體系,主要是做財務,征信,銀行信貸等。
玩的項目也高級了很多。同時江湖中人缺錢的不少,想貸款還真得聯系飛鷹幫,畢竟征信都比較差。
2003年, 金旗旗主陳中民在自己的家中遭到槍殺,震驚社會,但是由于警方的大力壓制與監控,同時無法確定將其殺害的幫派到底是誰,所以飛鷹幫并沒有進行暴力復仇。
2004年,陳重吉接收陳中民的人脈資源,并且獨自成立「火旗」,短短數年勢力伸展到征信業、無線電計程車及殯葬業。
2006年,新任代理幫主李懷彬上任,倚重陳重吉整合各旗主成立「飛鷹促進會」使幫內更團結。
2015年4月,有飛鷹幫內外交部長之稱的前幫主蔣佩廉病逝于臺北,5月11日于臺北市第二殯儀館舉辦告別式,台灣竹聯幫、四海幫、天道盟、牛埔幫以及香港、澳門、日本等幫派,齊聚為足以代表飛鷹幫傳奇的前幫主送行。
2016年3月飛鷹幫舉行幫內大聚會,當天宣布陳長裕為新任幫主,同時宣布三位新任副幫主,分別協助幫主處理北中南部幫務,以及聯系各幫派等事宜。
2019年5月,台灣當局進行全島大清掃活動,逮捕飛鷹幫田文裕與竹聯幫雷堂福苗八聯會成員,因懷疑其威脅台灣選舉形勢,因為飛鷹幫大部分成員皆為中華統一促進黨成員。就是「白狼」張安樂的黨派。
白狼張安樂
好了,關于飛鷹幫的故事,就為大家講到這里,喜歡的小伙伴記得追蹤、按讚哦。
小編帶你以不同的視角看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