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不同追求不同,審美觀念在轉型【陰柔,肌肉,陽光】哪個才是男性魅力閃光點。
少年堅持健身,變身肌肉狂魔,是追求完美,還是行為偏激,引深思。
12歲少年堅持健身5年,變身肌肉狂魔惹追捧,發育專家:負面案例
這位 長相稚嫩,卻 有著施瓦辛格般體魄的「肌肉狂魔」,年僅17歲,比很多人默認的成人標準線還差一歲。
別看年齡不大,小男孩在健身領域大小也是一名紅人,粉絲超百萬,無數人對其頂禮膜拜。
據悉,他從 12歲就開始健身,剛開始目的很單純,希望自己能 長點塊頭,畢竟對于有著足球夢的他,瘦弱的體型一直是阻礙。也許他自己也沒想到,這 練著練著,人生規劃也隨之發生改變。
肌肉一天比一天夸張,塊頭也越變越大,足球看樣子是沒戲了,不過橄欖球倒可以考慮一下。
當然,日益變形的身形也招來不少非議。
很多網友表示, 他才17歲,這麼小年齡就把自己練成這個樣子,很明顯是病態的。還有人對其身高產生質疑,覺得他之所以那麼矮,就是因為過早超限健身所致。
分析
其實早在幾年前,就有 專家對其鍛煉方案提出了質疑,認為他是典型的負面案例,光從器械的重量來看,明顯超出正常范疇。
青少年是可以進行力量鍛煉,這本身并沒有問題,很多運動員經過系統性、科學性的鍛煉之后,在發育速度上遠超同齡人。
但如果鍛煉方案不科學,超出適齡標準,不但不會帶來好處,反而會對其身體造成一系列損傷。
甚至有人直言,希望小男孩能盡早去醫院做全面體檢,避免出現「蟻穴潰大壩」的悲劇。
在這首先要給大家糾正一種觀念:肌肉發達≠健康, 「肌肉狂魔」的身材也許非常完美,8塊腹肌、健壯的胸大肌、結實的肱二頭肌,樣樣不缺,但從醫學角度出發,它們只是肌肉的一種表現形態,并不能代表生理健康程度。
最典型的就是那些使用激素的增肌者,別看平時他們好像可以一個打好幾個,很威風,可到了中晚年,小毛病會非常多。
再舉個直觀點的例子,日本相撲運動員,雖然他們看上去很胖,實際上肌肉群極其發達,有超乎常人的爆發力。
然而,這種用暴飲暴食結合瘋狂運動鍛煉出來的體魄,使他們的平均壽命還不到50歲(日本國民平均壽命高達80歲以上)。
根據世衛組織建議, 青少年進行減重、增肌鍛煉時,應該參照其本身的生長髮育規律,可以從下面這些方面入手。
1)、營養供給要跟上
作為食物鏈頂層,人無法像食草動物那樣「吃草擠奶」,正常情況下,訓練強度越大,對動物蛋白的需求就越高。
尤其是偏瘦體質人群,在鍛煉期間,一定要額外增加肉類的攝入,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稍微補充一些蛋白粉。
友情提示:妄圖通過少吃方式減肥的,都是虛瘦,后期很容易反彈,「燃脂」才能治本。
2)、「非正常體型」都不健康
國際營養學會認為,但凡看上去與常人不一樣的體型,對青少年而言,都可以歸為「不健康」。
像健身教練那種大塊頭,對二三十歲、身體已經發育完善的成年個體而言,也許頗具魅力,但對于十來歲的孩子而言,它們的副作用遠超益處。
大家在鍛煉時, 目標要正確,不能一味地追求塑形。
3)、挑選合適的鍛煉項目
孩子應當選取類似于引體向上、俯臥撐、打籃球、跑步之類的鍛煉方式,它們都屬于比較健康的鍛煉項目,至于舉重、臥推等大重量運動,能不做就不做。
一是不安全,要麼不出事,出事沒小事,二是對身體載荷太大,會留下后遺癥。
當然,家長也不能因噎廢食,不讓孩子鍛煉,其實青少年時期是鍛煉的「黃金期」,在這個階段,孩子的身體無論是恢復性還是適應力都很強,此時鍛煉的效率要比成年之后高出數倍。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